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行情分析 > 区块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区块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016-01-11 林小驰 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
blockchain

  中信证券研究部 财务与估值组 林小驰

  报告要点

  去中心化趋势+第一代互联网信用障碍,区块链技术应运而生。未来世界的趋势是去中心化的,而现今社会存在很多中心化节点机构,这些机构存在高成本、低效率且数据存储不安全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第一代互联网成功实现了信息去中心化,但无法建立全球信用。于是人们开始尝试第二代互联网技术来解决信用问题,区块链技术应运而生。

  四大核心技术构成区块链的技术基础。区块链是一种把区块以链的方式组合在一起的数据结构,它适合存储简单的、有先后关系的、能在系统内验证的数据;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去中心化、去信任的集体维护数据库技术,其本质是一种互联网协议。区块链内含四大核心技术,具体包括:(1)区块(完整历史)+链(完全验证)=时间戳:区块链数据库通过时间戳来记账,形成了一个不可篡改、不可伪造的数据库;(2)去中心化的结构:实现分布式记账、分布式传播、分布式存储,保证了系统内的数据存储、交易验证、信息传输全部都是去中心化的;(3)所有权的信任基础是数学:非对称加密算法保障交易数据的可信;(4)脚本:实现了可编程的智能合约,使系统有机会去处理一些无法预见到的交易模式。

  七大特点使区块链技术拥有显著的应用优势。区块链技术有七大特点:纯数学方法建立信任关系,去中心化结构(高运作效率、低运营成本),数据信息完整透明(符合法律和便于追踪),分布式记账与存储(高容错性),智能合约可编程(没有负担的进化模型),全球一个数据库(高包容性业务模式),透明世界背后的匿名性(保护隐私)。由于这些特点,区块链技术的核心应用优势十分显著: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结构应用于现实中可节省大量的中介成本;不可篡改的时间戳特征可解决数据追踪与信息防伪问题;安全的信任机制可解决现今物联网技术的核心缺陷;灵活的可编程特性可帮助规范现有市场秩序。

  区块链技术可能需要面对四大问题。高耗能问题;数据库存储空间问题;处理大规模交易的抗压能力问题;安全性问题。我们认为,区块链技术目前存在的上述问题并非不治之症,区块链技术更不会因为上述问题而停滞不前。随着人们对区块链技术优势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多的资本、人才、资源正在源源不断的被投入到相关技术的研究中,区块链技术的上述缺陷得到解决相信只是时间问题。

  需求端需求旺盛,供给端资金充裕,区块链技术发展动力十足。从2008年的比特币开始,区块链经历了可编程货币、可编程金融与可编程社会三大应用时代,其应用范围逐步扩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需求端来看,金融、医疗、公证、通信、供应链、域名、投票等领域都开始意识到区块链的重要性并开始尝试将技术与现实社会对接。从投资端来看,区块链的投资资金供给逐步上升,风投的投资热情也不断高涨,投资密度越来越大,供给端的资金供给有望推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区块链技术的启示与展望:从技术到市场,再到整个社会,我们期待的颠覆时刻总会到来。(1)从底层技术的角度看区块链:作为互联网领域的底层技术,区块链有望促进数据记录、数据传播及数据存储管理方式的转型;区块链本身更像一种互联网底层的开源式协议,在不远的将来会触动甚至最后彻底取代现有互联网的底层基础协议。(2)从市场应用的角度看区块链:区块链能成为一种市场工具,帮助社会削减平台成本,让中间机构成为过去;区块链将促使公司现有业务模式重心的转移,有望加速公司的发展。(3)从整个社会结构的角度看区块链:区块链技术有望将法律与经济融为一体,彻底颠覆原有社会的监管模式;组织形态会因其而发生改变,区块链也许最终会带领人们走向分布式自治的社会。

  区块链的来源:为什么会有区块链的创新

  未来世界的趋势是去中心化的

  互联网领域最知名的“预言家”凯文·凯利在《失控》一书中指出,未来世界的趋势是去中心化的。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就是对市场去中心化本质的一个很好的概括。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人们之间沟通的最好方式也是直接沟通,无论从哪个角度切入,去中心化的市场本质都是无可辩驳的。

  现在有很多中心化的高成本低价值节点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中心化的中介呢 这是因为人们在活动的过程中需要交流,而交流是以信息为基础的,以前信息流通不够便利,无法满足市场参与者对信息的需求,因此中介随之诞生了。中介搜集了人们渴望知道的信息,并以此作为筹码,在与需求方交换信息的过程中收取了大量的中介费。这样一种中心化、高成本且低效率的市场体系持续运营了许多年。

  中心化体系存在高成本、低效率且数据存储不安全的问题

  这种中心化的体系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在中心化的体系内,价值分散在各中心手中,由于各中心的系统不同,打通各中心的成本就非常大;其次,由于少数中心化的机构掌握了多数的价值,因此价值的流通要受制于中心化机构的体系要求,造成了一种高成本、低效率的运作现状,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全球汇款的问题;最后,由于所有数据均存储于中心化机构中,如果有恶意破坏者企图篡改数据,则相对于将数据分散在全球各地而言,改变中心化程序中存储的数据就显得易如反掌。

  第一代互联网成功实现了信息去中心化

  虽然中心化体系有如此多的缺陷,但这样一种高成本、低效率的市场体系仍然持续运营了多年,直到互联网的出现。目前来看,TCP/IP协议已经成为全世界的人们相互之间的“牵手协议”。它将之前人们一直渴望的“去中心化、分布式”理念变成了一种可执行化的程序,互联网世界中由此派生出了更多的类似协议。正如阿里巴巴副总裁高红冰所说:“互联网就是消灭那个价值很低、成本很高的(信息)供应链——它开放、互联、对等、全球化、去中心化。”

  第一代互联网无法建立全球信用

  然而,回顾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后我们发现,这一代互联网技术成功实现了信息的去中心化,但却无法实现价值的去中心化。换句话说,互联网上能去中心化的活动一定是无需信用背书的活动,需要信用做保证的一定是中心化的、第三方中介机构参与的活动。因此,无法建立全球信用的互联网技术就在前进中遇到了很大的阻碍——人们无法在互联网上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参与任何价值交换活动。

  从信息互联网到价值互联网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发现这种基于信用而存在的第三方中介机构(如银行、结算结构)的运营成本已经大到让我们无法忽视。于是,现今的人们开始尝试更有野心的技术:我们能否在互联网中创造一种技术,这种技术在无法保证人们互相信任的前提下,还可以从事价值交换的活动,从而做到真正的去中心化、去第三方中介机构,实现从信息互联网到价值互联网的转变——区块链技术就是这样一种应运而生的技术。

  区块链技术解决了闻名已久的拜占庭将军问题

  区块链技术原理的来源可归纳为一个数学问题:拜占庭将军问题。拜占庭将军问题延伸到互联网生活中来,其内涵可概括为: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当需要与不熟悉的对手方进行价值交换活动时,人们如何才能防止不会被其中的恶意破坏者欺骗、迷惑从而做出错误的决策。进一步将拜占庭将军问题延伸到技术领域中来,其内涵可概括为:在缺少可信任的中央节点和可信任的通道的情况下,分布在网络中的各个节点应如何达成共识。区块链技术解决了闻名已久的拜占庭将军问题——它提供了一种无需信任单个节点、还能创建共识网络的方法。

  区块链是什么

  区块链是一个初次听起来很怪异的名词,听上去像一种将犯罪嫌疑人锁起来的工具。事实上,区块链对如今互联网的作用恰恰相反,不是锁起来,而是技术领域的一次大解放!“区块链”三个字描述着这种互联网技术自身的运作方式。

  “区块链”技术最初是由一位化名中本聪的人为比特币(一种数字货币)而设计出的一种特殊的数据库技术,它基于密码学中的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ECDSA)来实现去中心化的P2P系统设计。但是,我们本篇报告试图抛开比特币来介绍区块链,因为区块链的作用绝不仅仅局限在比特币上。现在,人们在使用“区块链”这个词时,有的时候是指数据结构,有时是指数据库,有时则是指数据库技术,但无论是哪种含义,都和比特币没有必然的联系。

  区块链(Blockchain):一种数据结构

  区块链是近几年互联网技术中最火的技术之一。那么,什么是区块链呢

  从数据的角度来看:区块链是一种几乎不可能被更改的分布式数据库(或称为分布式共享总账,Distributed Shared Ledger),这里的“分布式”不仅体现为数据的分布式存储,也体现为数据的分布式记录(即由系统参与者来集体维护)。简单的说,区块链能实现全球数据信息的分布式记录(可以由系统参与者集体记录,而非由一个中心化的机构集中记录)与分布式存储(可以存储在所有参与记录数据的节点中,而非集中存储于中心化的机构节点中)。

  从效果的角度来看:区块链可以生成一套记录时间先后的、不可篡改的、可信任的数据库,这套数据库是去中心化存储且数据安全能够得到有效保证的。

  结论:区块链是一种把区块以链的方式组合在一起的数据结构,它适合存储简单的、有先后关系的、能在系统内验证的数据,用密码学保证了数据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它能够使参与者对全网交易记录的事件顺序和当前状态建立共识。

  区块链技术:一种去中心化、去信任的集体维护数据库技术

  我们把这样一种“安全的数据库全球总账本”应用于互联网中,就形成了今天大家都在热议的“区块链技术”。那么什么是区块链技术呢

  如今的区块链技术概括起来是指通过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方式集体维护一个可靠数据库的技术。其实,区块链技术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全新的技术,而是多种现有技术(如加密算法、P2P文件传输等)整合的结果,这些技术与数据库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的数据记录、传递、存储与呈现的方式。简单的说,区块链技术就是一种大家共同参与记录信息、存储信息的技术。过去,人们将数据记录、存储的工作交给中心化的机构来完成,而区块链技术则让系统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数据的记录、存储。区块链技术在没有中央控制点的分布式对等网络下,使用分布式集体运作的方法,构建了一个P2P的自组织网络。通过复杂的校验机制,区块链数据库能够保持完整性、连续性和一致性,即使部分参与人作假也无法改变区块链的完整性,更无法篡改区块链中的数据。区块链技术涉及的关键点包括: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去信任(Trustless)、集体维护(Collectively maintain)、可靠数据库(Reliable Database)、时间戳(Time stamp)、非对称加密(Asymmetric Cryptography)等。

  区块链技术:不信任参与者,但信任结果

  区块链技术重新定义了网络中信用的生成方式:在系统中,参与者无需了解其他人的背景资料,也不需要借助第三方机构的担保或保证,区块链技术保障了系统对价值转移的活动进行记录、传输、存储,其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可信的。

  区块链技术的本质是一种互联网协议

  区块链技术实际上是互联网上出现的一种技术,类似于互联网上的一项应用协议。现在广为人知的协议有HTTP协议和SMTP协议,区块链技术所达成的协议与这两种协议类似。HTTP和SMTP的协议传递的是信息,区块链也能传递信息,但区块链传递的信息内涵更为广泛。至于区块链的协议与前两种有哪些不同,我们下文会详细阐述。

  区块链技术原理详述

  前文已经详细解释了区块链及区块链技术到底是什么,那么区块链技术是如何在互联网世界中建立起一个可信任的分布式数据库的呢 本节我们着重于阐释区块链背后的技术原理。

  设想一下,如果现在我们想要在互联网世界中建立一套全球通用的数据库,那么我们会面临三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三个问题也是设计区块链技术的核心所在:

  问题一:如何建立一个严谨的数据库,使得该数据库能够存储下海量的信息,同时又能在没有中心化结构的体系下保证数据库的完整性

  问题二:如何记录并存储下这个严谨的数据库,使得即便参与数据记录的某些节点崩溃,我们仍然能保证整个数据库系统的正常运行与信息完备

  问题三:如何使这个严谨且完整存储下来的数据库变得可信赖,使得我们可以在互联网无实名背景下成功防止诈骗

  针对这三个核心问题,区块链构建了一整套完整的、连贯的数据库技术来达成目的,解决这三个问题的技术也成为了区块链最核心的三大技术。此外,为了保证区块链技术的可进化性与可扩展性,区块链系统设计者还引入了“脚本”的概念来实现数据库的可编程性。我们认为,这四大技术构成了区块链的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1:区块+链

  关于如何建立一个严谨数据库的问题,区块链的办法是:将数据库的结构进行创新,把数据分成不同的区块,每个区块通过特定的信息链接到上一区块的后面,前后顺连来呈现一套完整的数据,这也是“区块链”这三个字的来源。顾名思义,区块链是由“区块+链”构成的,那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两个词呢

  区块(Block)

   区块(block) 。在区块链技术中,数据以电子记录的形式被永久储存下来,存放这些电子记录的文件我们就称之为“区块(block)”。区块是按时间顺序一个一个先后生成的,每一个区块记录下它在被创建期间发生的所有价值交换活动,所有区块汇总起来形成一个记录合集。

  区块结构(Block Structure) 。区块中会记录下区块生成时间段内的交易数据,区块主体实际上就是交易信息的合集。每一种区块链的结构设计可能不完全相同,但大结构上分为块头(header)和块身(body)两部分。块头用于链接到前面的块并且为区块链数据库提供完整性的保证,块身则包含了经过验证的、块创建过程中发生的价值交换的所有记录。

  图:比特币中的区块结构

p1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整理

  区块结构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点:第一,每一个区块上记录的交易是上一个区块形成之后、该区块被创建前发生的所有价值交换活动,这个特点保证了数据库的完整性。第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旦新区块完成后被加入到区块链的最后,则此区块的数据记录就再也不能改变或删除。这个特点保证了数据库的严谨性,即无法被篡改。

  区块链(Block Chain)

  顾名思义,区块链就是区块以链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以这种方式形成的数据库我们称之为区块链数据库。区块链是系统内所有节点共享的交易数据库,这些节点基于价值交换协议参与到区块链的网络中来。

  区块链是如何做到的呢 由于每一个区块的块头都包含了前一个区块的交易信息压缩值,这就使得从创世块(第一个区块)到当前区块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条长链。由于如果不知道前一区块的“交易缩影”值,就没有办法生成当前区块,因此每个区块必定按时间顺序跟随在前一个区块之后。这种所有区块包含前一个区块引用的结构让现存的区块集合形成了一条数据长链。“区块+链”的数据存储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区块链的结构图

p2

  资料来源:36Kr,中信证券研究部整理

  区块链的基本结构

  我们引用《区块链:互联网金融的终局》(肖风)的一段话来总结区块链的基本结构:“人们把一段时间内生成的信息(包括数据或代码)打包成一个区块,盖上时间戳,与上一个区块衔接在一起,每下一个区块的页首都包含了上一个区块的索引数据,然后再在本页中写入新的信息,从而形成新的区块,首尾相连,最终形成了区块链。”

  这个结构的神奇之处:区块(完整历史)+ 链(完全验证)= 时间戳

  “区块+链”的结构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数据库的完整历史。从第一个区块开始,到最新产生的区块为止,区块链上存储了系统全部的历史数据。

  区块链为我们提供了数据库内每一笔数据的查找功能。区块链上的每一条交易数据,都可以通过“区块链”的结构追本溯源,一笔一笔进行验证。

  区块+链=时间戳,这是区块链数据库的最大创新点。区块链数据库让全网的记录者在每一个区块中都盖上一个时间戳来记账,表示这个信息是这个时间写入的,形成了一个不可篡改、不可伪造的数据库。我们认为,时间戳是区块链中一项伟大的技术创新,它可以证明什么呢 (1)时间戳可以证明一个活动/一项发明的最先提出者/创作者是谁:只要先驱者的活动/发明在区块链中盖上时间戳再发布,则所有在其后发表的均为转载;(2)时间戳可以证明某人曾在某天确实做过某件事情,由于信息记录和时间戳的存在,这个“存在性”的证明就变得十分简单了。

  核心技术2:分布式结构——开源的、去中心化的协议

  我们有了区块+链的数据之后,接下来就要考虑记录和存储的问题了。我们应该让谁来参与数据的记录,又应该把这些盖了时间戳的数据存储在哪里呢 在现如今中心化的体系中,数据都是集中记录并存储于中央电脑上。但是区块链结构设计精妙的地方就在这里,它并不赞同把数据记录并存储在中心化的一台或几台电脑上,而是让每一个参与数据交易的节点都记录并存储下所有的数据。

  关于如何让所有节点都能参与记录的问题,区块链的办法是:构建一整套协议机制,让全网每一个节点在参与记录的同时也来验证其他节点记录结果的正确性。只有当全网大部分节点(或甚至所有节点)都同时认为这个记录正确时,或者所有参与记录的节点都比对结果一致通过后,记录的真实性才能得到全网认可,记录数据才允许被写入区块中。

  关于如何存储下“区块链”这套严谨数据库的问题,区块链的办法是:构建一个分布式结构的网络系统,让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都实时更新并存放于所有参与记录的网络节点中。这样即使部分节点损坏或被黑客攻击,也不会影响整个数据库的数据记录与信息更新。

  区块链根据系统确定的开源的、去中心化的协议,构建了一个分布式的结构体系,让价值交换的信息通过分布式传播发送给全网,通过分布式记账确定信息数据内容,盖上时间戳后生成区块数据,再通过分布式传播发送给各个节点,实现分布式存储。

  分布式记账——会计责任的分散化(Distributed accountability)

  从硬件的角度讲,区块链的背后是大量的信息记录储存器(如电脑等)组成的网络,这一网络如何记录发生在网络中的所有价值交换活动呢 区块链设计者没有为专业的会计记录者预留一个特定的位置,而是希望通过自愿原则来建立一套人人都可以参与记录信息的分布式记账体系,从而将会计责任分散化,由整个网络的所有参与者来共同记录。

  分布式传播——每一次交换都传播到网络中的所有节点

  区块链中每一笔新交易的传播都采用分布式的结构,根据P2P网络层协议,消息由单个节点被直接发送给全网其他所有的节点。

  分布式存储——数据信息的可容错性极高

  区块链技术让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均存储于系统所有的电脑节点中,并实时更新。完全去中心化的结构设置使数据能实时记录,并在每一个参与数据存储的网络节点中更新,这就极大的提高了数据库的安全性。

  通过分布式记账、分布式传播、分布式存储这三大“分布”我们可以发现,没有人、没有组织、甚至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控制这个系统,系统内的数据存储、交易验证、信息传输过程全部都是去中心化的。在没有中心的情况下,大规模的参与者达成共识,共同构建了区块链数据库。可以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构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去中心化体系。甚至可以说,区块链技术构建了一套永生不灭的系统——只要不是网络中的所有参与节点在同一时间集体崩溃,数据库系统就可以一直运转下去。

  核心技术3:所有权的信任基础——数学

  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一套严谨的数据库,也有了记录并存储这套数据库的可用协议,那么当我们将这套数据库运用于实际社会时,我们要解决最核心的一个问题(问题三)是:如何使这个严谨且完整存储下来的数据库变得可信赖,使得我们可以在互联网无实名背景下成功防止诈骗

  对于这一问题,区块链设计者使用了密码学的方式来解决共识机制。这个共识机制的运作原理就是“非对称加密数学”。

  非对称加密的原理

  什么是非对称加密 简单来说,它让我们在“加密”和“解密”的过程中分别使用两个密码,两个密码具有非对称的特点:(1)加密时的密码(在区块链中被称为“公钥”)是公开全网可见的,所有人都可以用自己的公钥来加密一段信息(信息的真实性);(2)解密时的密码(在区块链中被称为“私钥”)是只有信息拥有者才知道的,被加密过的信息只有拥有相应私钥的人才能够解密(信息的安全性)。

  简单的总结:区块链系统内,所有权验证机制的基础是非对称加密算法。常见的非对称加密算法包括RSA、Elgamal、D-H、ECC(椭圆曲线加密算法)等。在非对称加密算法中,如果一个“密钥对”中的两个密钥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对信息用其中一个密钥加密后,只有用另一个密钥才能解开;2、其中一个密钥公开后,根据公开的密钥别人也无法算出另一个,那么我们就称这个密钥对为非对称密钥对,公开的密钥称为公钥,不公开的密钥称为私钥。在区块链系统的交易中,非对称密钥的基本使用场景有两种:1、公钥对交易信息加密,私钥对交易信息解密。私钥持有人解密后,可以使用收到的价值。2、私钥对信息签名,公钥验证签名。通过公钥签名验证的信息确认为私钥持有人发出。

  我们可以看出,从信任的角度来看,区块链实际上是数学方法解决信任问题的产物。过去,人们解决信任问题可能依靠熟人社会的“老乡”,政党社会的“同志”,传统互联网中的交易平台“支付宝”。而区块链技术中,所有的规则事先都以算法程序的形式表述出来,人们完全不需要知道交易的对手方是“君子”还是“小人”,更不需要求助中心化的第三方机构来进行交易背书,而只需要信任数学算法就可以建立互信。区块链技术的背后,实质上是算法在为人们创造信用,达成共识背书。

  图:公、私钥的生成过程详解

p3
ip_image010

  资料来源:巴比特,中信证券研究部整理

  核心技术4:可编程的智能合约——脚本

  脚本是区块链技术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创新

  脚本可以理解为一种可编程的智能合约。如果区块链技术只是为了适应某种特定的交易,那脚本的嵌入就没有必要了,系统可以直接定义完成价值交换活动需要满足的条件。然而,在一个去中心化的环境下,所有的协议都需要提前取得共识,那脚本的引入就显得不可或缺了。有了脚本之后,区块链技术就会使系统有机会去处理一些无法预见到的交易模式,保证了这一技术在未来的应用中不会过时,增加了技术的实用性。

  脚本是一种可编程的智能合约

  一个脚本本质上是众多指令的列表,这些指令记录在每一次的价值交换活动中,价值交换活动的接收者(价值的持有人)如何获得这些价值,以及花费掉自己曾收到的留存价值需要满足哪些附加条件。通常,发送价值到目标地址的脚本,要求价值的持有人提供以下两个条件,才能使用自己之前收到的价值:一个公钥,以及一个签名(证明价值的持有者拥有与上述公钥相对应的私钥)。脚本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具有可编程性:(1)它可以灵活改变花费掉留存价值的条件,例如脚本系统可能会同时要求两个私钥、或几个私钥、或无需任何私钥等;(2)它可以灵活的在发送价值时附加一些价值再转移的条件,例如脚本系统可以约定这一笔发送出去的价值以后只能用于支付中信证券的手续费、或支付给政府等。

  区块链的特点、应用优势与目前需要关注的问题

  区块链技术的特点

  区块链技术最初是伴随比特币的设计而出现的,其后人们才渐渐发现了技术本身的价值,将关注点从比特币转向了区块链。我们试图总结目前区块链技术已得到公认的一些特点,然而这些特点是否能成为区块链的终极形态,可能还尚需市场来验证。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区块链技术说到底是一个记账系统,是互联网世界中一种P2P、去中心化、集体维护的可信任数据库,他的特点有:

  纯数学方法建立信任关系,去中心化结构——高运作效率、低运营成本

  区块链技术的信任机制建立在数学(非对称密码学)原理基础之上,这就使得区块链系统中的人们可以在不需了解对方基本信息的情况下进行可信任的价值交换,信息安全的同时保证了系统运营的高效率与低成本。这样的体系可以让人们在没有中心化机构的情况下达成共识,将价值交换过程中的摩擦成本几乎降为0。

  图:中心化结构与去中心化结构的对比

p4

  资料来源:Ioptio,中信证券研究部整理

  数据信息完整透明——符合法律和便于追踪

  由于区块链将从创世块以来的所有交易都明文记录在区块中,且形成的数据记录不可篡改,因此任何交易双方之间的价值交换活动都是可以被追踪和查询到的。这种完全透明的数据管理体系不仅从法律角度看无懈可击,也为现有的物流追踪、操作日志记录、审计查账等提供了可信任的追踪捷径。

   分布式记账与存储——高容错性

  由于区块链的记账与存储功能分配给了每一个参与的节点,因此不会出现集中模式下的服务器崩溃风险问题。分布模式使得区块链在运转的过程中具有非常强大的容错性功能,即使数据库中的一个或几个节点出错,也不会影响整个数据库的数据运转,更不会影响现有数据的存储与更新。

   智能合约可编程——没有负担的进化模型

  区块链技术基于可编程原理内嵌进了脚本的概念,这就使得今后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价值交换活动变成了一种智能的可编程模式了。我们可以限定捐赠出去的这笔钱只允许用于购买急救设备,也可以限定打给大学生的钱只允许用于交学费,诸如此类的想法都能编程进区块链中,形成一个智能的未来合约。

   全球一个数据库——高包容性业务模式

  基于区块链技术建立起来的数据库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超级大数据库,我们所有的价值交换活动(包括开户、登记、交易、支付、清算等)都可以在这个数据库中完成,业务模式具有极高的包容性。

  透明世界背后的匿名性——保护隐私

  区块链的信任基础是通过纯数学方式背书而建立起来的,能让人们在互联网世界里实现信息共享的同时,不暴露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身份。区块链上的数据都是公开透明的,但数据并没有绑定到个人,交易背后的现实主人是谁我们并不知道,透明世界的背后具有匿名性特点。这些特点极大地保护了参与者的个人隐私。

  图:传统隐私保护模式与区块链下的新隐私保护模式

p5

  资料来源:《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Satoshi Nakamoto),中信证券研究部整理

  区块链技术的核心应用优势

  了解区块链的技术原理及特点后,我们可以发现区块链技术的核心价值所在:区块链技术可以构造一个坚不可摧的时间戳系统,在不需要系统内各节点互信的情况下,系统确保一切数据的记录都是真实的,从而形成一个诚实有序的去中心化分布式的数据库,而且人们对系统内参与交换的价值还可以灵活地编程。将这些核心价值应用于现实生活,区块链可帮助我们解决以下几个核心问题:

  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结构:现实中可节省大量的中介成本

  由于区块链技术能成为人与人之间在不需要互信的情况下进行大规模协作的工具,所以其可被应用于许多传统的中心化领域中,处理一些原本由中介机构处理的交易。我们认为,区块链技术未来冲击最大的就是金融行业的基础体系,如证券的清算登记系统、跨国的汇兑结算系统等。这些系统现在都是中心化的,收费高昂且效率低下,如果区块链技术能成功应用于这些领域,即使只节省1%的中间费用,其应用前景也是相当迷人的。

  图:去中心化存储公司(Storj)与中心化云存储公司(Dropbox)的成本对比数据

p6

  资料来源:Storj,中信证券研究部整理

  不可篡改的时间戳:可解决数据追踪与信息防伪问题

  在当今社会中,从假冒红酒、劣质奶源、高仿奢侈品,到会计套票、虚假财务数据乃至地下钱庄交易等等,大量伪造的信息与数据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而区块链技术为我们的数据追踪与信息防伪领域打开了一扇大门。由于区块链中的数据前后相连构成了一个不可篡改的时间戳,我们就能为所有的物件贴上一套不可伪造的真实记录,这对于现实生活中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及整顿信息纪律等都大有帮助。

   安全的信任机制:可解决现今物联网技术的核心缺陷

  物联网(IOT)概念是当下热点,也是不远未来的大势所趋。然而传统的物联网模式是由一个中心化的数据中心来收集所有信息,这样就导致了设备生命周期等方面的严重缺陷。区块链技术能在无需信任单个节点的同时创建整个网络的信任共识,从而能很好地解决物联网的一些核心缺陷,让物与物之间不仅相连起来,而且能自发的活动起来,加速我们的生活进入价值互联网时代。

   灵活的可编程特性:可帮助规范现有市场秩序

  在现今社会里,由于市场秩序不够规范,我们在转移自己的资产时,根本无法保证其能在未来发挥应有的价值。现在我们有了区块链,假如我们将区块链技术的可编程特性引入,在资产转移的同时编辑一段程序写入其中,规定了资产今后的用途与方向,那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个全新的市场与社会。

  区块链技术可能需要面对的问题

  尽管区块链技术有如此多的优点,但从其面世之初发展到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对技术本身提出了一些疑问,问题主要集中于落地到现实应用时的技术细节问题。区块链技术想要全面应用于现实社会中,解决高耗能、数据存储空间、大规模交易处理及安全性保障问题就变得十分关键了。

   高耗能问题

  众所周知,传统的货币银行学中存在所谓的“不可能三角”,而数字货币经济学中也存在所谓的“不可能三角”,即不可能同时达到“去中心化”、“低能耗”和“安全”这三个要求。区块链是否在节约中心化成本问题的同时又过度使用了电子能耗成本呢 技术的应用要考虑其系统的整体性,我们认为,也许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过程就是一个权衡成本收益后让技术效用最大化的过程。

  图:传统货币银行学与数字货币经济学中的“不可能三角”

p7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

   数据库存储空间问题

  区块链数据库记录了从创建开始发生的每一笔交易,因此每一个想参与进来的节点都必须下载存储并实时更新一份从创世块开始延续至今的数据包。如果每一个节点的数据都完全同步,那区块链数据的存储空间容量要求就可能成为一个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问题。

  图:过去两年区块链数据库空间占用情况

p8

  资料来源:blockchain.info,中信证券研究部

  图:过去两年平均每个区块的大小

p9

  资料来源:blockchain.info,中信证券研究部

  处理大规模交易的抗压能力问题

  目前的区块链技术还没有真正处理过全世界所有人都共同参与进来的大规模交易,目前已投入使用的区块链系统中的节点总数规模仍然很小。一旦将区块链技术推广到大规模交易环境下,区块链记录数据的抗压能力就无法得到保证。

   安全性问题

  目前的区块链技术是基于非对称密码学的原理,但随着数学研究和量子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非对称加密的算法能否被破解呢 也许在未来,基于数学原理基础上的算法安全性会变得越来越脆弱,那时的区块链技术就失去了信任这一最根本的基石。对于这个问题,市场中目前正在整合更强的加密原理。

   我们对于问题的看法

  我们认为,区块链技术目前存在的上述问题,并非不治之症,区块链技术更不会因为上述问题而停滞不前。区块链技术的诞生,来源只是中本聪的一篇论文,在发展的初期,也只是电脑极客的玩物。而随着人们对区块链技术优势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多的资本、人才、资源正在源源不断的被投入到相关技术的研究中,区块链技术的上述缺陷得到解决相信只是时间问题。

  区块链的历史

  区块链发展的时间线

  2008年:化名为中本聪的人发表了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首次提出区块链的概念。

  2009年:比特币开始在一个开源的区块链上运行,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区块链,比特币是区块链的首个应用。

  2012年:瑞波(Ripple)系统发布,利用数字货币和区块链进行跨国转账。

  2013年:9月,美卡币(MEC)区块链发生断裂,数据更新中断1天后,发布新版本,重新接回一条区块链,艰难复活

  2014年:4月,奥斯汀·希尔(Austin Hill)和亚当·贝克(Adam Back)披露,开始在比特币区块链的基础上打造侧链(sidechain);5月,Storj宣布将采用区块链技术为客户提供去中心化的存储服务;6月,搜索引擎DuckDuckGo接入区块链查询;8月,Coinbase 收购区块链信息浏览服务商 Blockr.io,区块链API服务提供商Chain获950万美元A轮投资;10月,Tilecoin团队发布首个集成区块链技术的物联网实验设备。

  2015年:大量银行和传统金融机构开始测试区块链技术,包括在内部系统上使用比特币区块链系统和瑞波币系统。

  图:过去两年尝试应用区块链的金融机构

p10

  资料来源:CBinsights,中信证券研究部

  区块链应用的发展历史

  区块链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比特币的论文中,区块链技术也与比特币系统一起首次出现在大众面前。然而发展到今天,人们关注区块链技术已远超于关注比特币本身了。Melanie Swan在其著作《BLUEPRINT FOR A NEW ECONOMY》中将区块链的应用范围划分成三个层面,分别称其为区块链1.0、2.0和3.0。我们在此借用其分类来梳理区块链应用的发展历史脉络。

   区块链1.0:可编程货币

  区块链技术伴随比特币的产生而产生,其最初应用范围完全聚集在数字货币上。比特币的出现第一次让区块链进入大众视野,而后产生了莱特币、以太币、狗狗币等“山寨”数字货币。可编程货币的出现,使得价值在互联网中直接流通成为了可能。区块链构建了一种全新的去中心化的数字支付系统,随时随地的货币交易、毫无障碍的跨国支付以及低成本运营的去中心化体系都让这个系统变得魅力无穷。这样一种新兴数字货币的出现,强烈地冲击了传统金融体系。

   区块链2.0:可编程金融

  受到数字货币的影响,人们开始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范围扩展到其他金融领域。基于区块链技术可编程的特点,人们尝试将“智能合约”的理念加入区块链中,形成了可编程金融。有了合约系统的支撑,区块链的应用范围开始从单一的货币领域扩大到涉及合约功能的其他金融领域。彩色币、比特股、以太坊、合约币等新概念的出现,让区块链技术得以在包括股票、清算、私募股权等众多金融领域崭露头角。目前,许多金融机构都开始研究区块链技术并尝试将其运用于现实,现有的传统金融体系正在被颠覆。

   区块链3.0:可编程社会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其“去中心化”功能及“数据防伪”功能在其他领域逐步受到重视。人们开始认识到,区块链的应用也许不仅局限在金融领域,而是可以扩展到任何有需求的领域中去。于是,在金融领域之外,区块链技术又陆续被应用到了公证、仲裁、审计、域名、物流、医疗、邮件、鉴证、投票等其他领域中来,应用范围扩大到了整个社会。在这一应用阶段,人们试图用区块链来颠覆互联网的最底层协议,并试图将区块链技术运用到物联网中,让整个社会进入智能互联网时代,形成一个可编程的社会。

  我们借鉴Melanie Swan的思路,区分了区块链1.0、2.0和3.0,但其实这三个层面并非区块链技术发展程度上的变化,而仅仅是应用范围的逐步扩展。区块链技术本身在所有的应用中均有体现,发挥了各自领域应有的作用。

  区块链的现状

  技术现状

  数据库技术现状:数据库正在从集中式走向分布式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中的数据量也急剧膨胀,传统的集中式数据库越来越无法处理高速增长的电子数据。因此,数据库开始由集中式向分布式结构转变。阿里双十一时支付宝成功实现每秒峰值8.59万笔的交易,就是基于分布式数据库的架构之上。然而,现有的分布式数据库都只是基于中心化结构基础上的多重存储、多重备份数据库,一旦中心节点出现问题,所有的分布节点数据就会停止更新。与之不同,区块链则是一种完全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存储数据库,顺应数据库发展大趋势,能很好地解决传统数据库面临的问题,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区块链技术现状:比特币之后,多元化区块链共同发展

  经过了近7年的发展与实践,人们对区块链技术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也在让区块链技术与自身需求更契合的过程中逐渐明白了以下两点:(1)区块链技术本质上是互联网协议的底层技术,是互联网数据层次的技术;(2)区块链倡导的“去中心”并不是反中心,而是分中心(最彻底的分中心就是每个节点自己成为自身的中心)。因此,许多领域试图在比特币区块链的基础之上对其做进一步的改进。目前,区块链已经从比特币完全去中心化的公共区块链,发展出了依附于公有链之上的侧链以及非完全去中心化的私有区块链等。目前已存在的区块链技术应用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向:

  公共区块链(public blockchain)是区块链的最初形态,是一种完全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存储数据库。任何人都可以访问公共区块链上的数据,并在其上进行价值交换,信任机制的建立通过密码学技术来保证。

  侧链(side-chain)是公共区块链的延伸,是一种基于公共区块链所开发出的新技术,可以实现公共区块链上价值与其他账簿上价值在多个区块链间的转移。在用公共区块链辅助证明信用的同时,侧链技术能支持更为复杂的数据结构及操作。

  私有区块链(private blockchain)是公共区块链更进一步的变形,参与的节点只有用户自己,数据的访问和使用有严格的权限管理。

  图:现行的中心化系统与公共区块链系统、私有区块链系统运行模式

p11

  资料来源:《技术:银行探寻区块链的关键》(Jane Wild, Martin Arnold and Philip Stafford),中信证券研究部整理

  区块链技术处于理论阶段,尚需实践。区块链技术是伴随比特币的产生而出现的,目前最成熟的区块链就是比特币的区块链。国内外对于区块链技术的投入使用都已经逐渐展开,但目前尚未有完全落地的应用性成果展现出来。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区块链技术目前仍然处于理论阶段,今后的技术转换尚需一段很长时间的实践。

  需求端现状:各领域需求大增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会如此受人关注,是因为其具有4个关键特点:集体维护、去中心化、信任共识机制、数据不可篡改。由于这几个特点,各行各业都爆发了对区块链技术的极大需求。纳斯达克、Overstock、德勤等大型公司都已经在区块链技术上获得了实质性的突破,未来对区块链技术的需求会迎来爆发式的增长。我们试着梳理了目前市场中已出现的一些需求,体现但不局限在以下几大领域:

   来自金融领域的需求

  目前为止,金融领域是区块链技术介入最多,也是需求最大的一个领域。区块链技术的出现,让金融的去中心化成为了可能:(1)金融领域对区块链的第一个需求是数字货币,“比特币”由此诞生。(2)数字货币的成功发行大大刺激了传统银行业,银行、股权/有价证券交易所领域、保险领域也纷纷表现出了对区块链技术的强烈需求。由于金融领域与社会经济直接挂钩,因此其对区块链技术的探索也是走在时代最前沿的,技术需求会更快地转化为动力,加速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落地。

   来自医疗领域的需求

  医疗行业中的许多资料都是非常私密的,对其阅读与管理权限的保护要求也十分苛刻。然而,目前中心化模式下的资料存储方式无法很好地保证资料的安全性,经常会造成病人隐私的泄露,而且一旦系统出现问题就会造成大规模的数据外泄。区块链的可编程、匿名性特征能更好的在去中心化的环境中保护病人的隐私,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来自公证领域的需求

  目前社会中的公证成本是非常高的,大多数公证均依赖于政府机关的信用来完成。这样的高成本、中心化方式使得如知识产权、房产等一系列需要公证的资产都未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特征能让数据资料通过数学信用背书的方式,在没有政府机关介入的情况下,完成自动化公证过程,且数据会永久保留并可随时追踪源头。因此,房产等政务资料管理与知识产权等非政务资料管理方面都已经对区块链技术表现出了强烈的需求。

   来自通信领域的需求

  通信领域最重要的是信息安全问题。区块链技术通过去中心化方式,完全改变了信息传输的渠道,由于网络中的每个人都能收到这份信息(但只有拥有私钥的人才能打开),因此信息的拦截无从谈起,信息的跟踪也就无法实现。

   来自供应链领域的需求

  目前市场中的供应链系统并没有为货物提供一套完全可追踪的物流数据,许多物品的物流信息中途流失,为假冒伪劣产品的横行提供了机会。如果区块链技术能为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提供认证服务,那我们通过区块链数据库的源头追踪功能就可以很快地找到问题所在。这激发了供应链领域的强烈兴趣。

   来自域名领域的需求

  目前互联网中的域名是一种中心化结构的管理模式,ICANN作为协调机构来统一组织调配域名系统,再一层层分配给下面的域名承包商。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考虑,域名资源的去中心化是一种极大的需求。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结构能很好的管理域名资源而不需要一个统一调配机构,成为了满足这个需求的关键技术。

   来自投票领域的需求

  目前社会中的投票方式还很不完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投票,可以在很好保护投票人身份的同时快速统计出结果,让整个投票体系能高效率、低成本的运行。目前纳斯达克已经正式试行区块链技术,未来来自投票领域的需求范围相信还会进一步扩大。

   来自更多其他领域的需求

  以上几个领域都是较早接触区块链技术并已开始取得初步探索成果的领域。现如今,随着区块链技术越来越广为人知,更多的领域开始意识到区块链技术的重要性,也逐渐展现了对这种全新技术的需求。物联网领域需要以太坊区块链的容错功能来确保安全和稳定,P2P借贷领域需要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信任功能来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借贷市场,审计领域需要区块链的数据库功能来保证审计数据的真实性与可追踪性,拍卖领域需要区块链的数据公开透明功能来保证拍卖的正常进行,教育领域需要区块链的时间戳及数据库功能来帮助提供学历证书的认证,智能资产领域需要区块链的数据自动处理功能来帮助资产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甚至游戏、彩票领域也需要区块链的数学功能来保证摇奖时的公正性……

  区块链技术发展到今天,其应用需求已经从最初的数字货币扩展到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区块链技术可以认为是一个人类在去信任环境下的大规模协作工具,它第一次使用纯技术的方式让互联网上的价值转移成为了可能。对区块链技术的需求,来自涉及到政治、经济、金融、社会(数字社会)、法律(计算法律学)、计算机、互联网、万维网WWW、物联网、人工智能、自动(无人)驾驶汽车、电子商务、中国制造2025、大数据、云计算等多个领域,而且部分领域已经有了一些落地的实践。我们在下一篇报告中会详细阐述区块链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实践情况。

  投资端现状:风投深深爱上区块链

  互联网技术在这个时代正越来越重要,它不仅能带来基础设施的变化,还会带来商业模式的重构。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如此迅速,各个领域的需求如此强烈,那么我们肯定会关心:有没有公司将这些对技术的需求落地到现实应用中呢

  投资端资金供给逐步上升

  从资金的供给端来看,目前对区块链技术的投资已经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CoinDesk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15年,基于区块链的交易金额已经达到10亿美元,而全球在区块链技术上的投资金额也大约在10亿美元左右。投资端对区块链技术的资金供给正逐步上升,且资金流入趋势越来越强烈。

  图:区块链相关的投资情况(单位:百万美元)

p12

  资料来源:Coindesk,中信证券研究部整理,截止2015年12月10日

  投资方投资热情不断高涨

  随着近几年大家将关注的重点从比特币逐渐转向区块链,投资方对区块链的投资热情也在不断高涨。VISA、花旗、IDG、纳斯达克……越来越多的公司与基金开始参与到对区块链技术的投资中来,投资方投资热情不断高涨。我们有表梳理了自2014年以来比较有影响力的区块链创投圈大事记(详见外发报告)。

  图:15家估值最高的区块链相关公司(单位:百万美元)

p13

  资料来源:Coindesk,中信证券研究部整理

  从上表中看出,目前对区块链技术的资金投入已逐步密集起来,大多数公司的融资都处于天使轮或A轮阶段,少数公司已率先进入B轮,金额最高达3000万美元。风投家们多倾向于投资涉及基础设施、身份验证及智能合约类的应用,标的公司大多位于美国,领投方多为技术领域的大型风投公司。

  风投机构国内不输海外

  欧美国家对区块链的关注热情已经开始膨胀,国内对区块链领域的关注也已经开始加大。CoinDesk的比特币创投数据显示,近200家风险投资公司已经投资了比特币公司。而在全球十大区块链投资机构中,中国已占据三个席位,国内投资热情不输海外。我们有表梳理了10家在区块链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投资公司(详见外发报告)。

  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跨越全球网络的数据库,这种数据库不由单一实体控制,但是仍能可靠地跟踪资产的交易。由于区块链的这些特点,投资领域已逐渐对其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目前的区块链技术是一项伟大的设计模式,随着投资端的供给不断加强,未来区块链技术落地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增强。

  总结与观点

  在过去,传统的中心化机构占据着社会的大部分资源,他们从市场中搜集信息,又通过收费的方式将信息有偿传播出去,这构成了人类早期交往的商业模式;现在,互联网的到来带来了信息共享的福音,分散化的节点让全球的信息共享成为可能,人类社会的发展脚步迅速加快;在未来,也许数据区块(Block)会取代目前互联网对中心服务器的依赖,去中心化会为人们开辟一片现在根本无法想象的新天地。

  图:社会组织方式的过去、现在及可能的未来

p14

  资料来源:Ventureradar,中信证券研究部整理

  区块链启示录:从技术到市场,再到整个社会

  从底层技术的角度看:数据管理方式有望转型,互联网底层协议将被颠覆

  作为互联网领域的底层技术,区块链有望促进数据记录、数据传播及数据存储管理方式的转型。区块链的本质是一个去中心化方式存储的数据库,它的分布式记账、分布式传播以及分布式存储的特点能从根本上改变现今社会中人们管理数据的方式,将大量的、冗杂的数据集合到一套体系中来,全面整合互联网时代下的网络数据信息。在区块链技术下的数据拥有完整性、可靠性、连续性、永久性、可追溯性、精确性与透明性等特点,此种管理方式下的数据拥有以往的任何数据库技术都无法比拟的优势。微软在2015年底推出了BaaS (Blockchain as a Service区块链即服务)工具包,允许开发人员在以太坊平台上部署私有区块链网络。我们认为,BaaS (Blockchain as a Service)将是未来IT界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

  区块链本身更像一个互联网底层的一个开源式协议,在不远的将来会触动甚至最后彻底取代现有互联网的底层基础协议。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人们的信息传递是严重受阻的;第一代互联网TCP/IP协议的建立让整个社会的信息实现了自由传递;而现在的区块链技术,正拥有着让整个互联网信息实现从自由传递到自由验证、自由公证过程的强大力量。在《区块链——新经济蓝图》一书的作者Melanie Swan看来,比特币和区块链技术,有可能成为下一轮重大的、全球性的计算范式的第五次颠覆式创新(前四次分别是:大型机,个人电脑,互联网,社交网络和移动手机)。作为最前沿的科技,区块链有潜力像WEB网站一样彻底重塑人类社会活动形态。

  虽然现有的区块链技术还处于早期理论阶段,但想想90年代互联网技术在二十年中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改变,我们就无法忽视区块链的未来发展潜力。现在正是我们去探索、去投资、去发现、去应用的时间,也许用不了几年,我们就会看到区块链技术在平台方面对现有技术带来的改变。

  从市场应用的角度看:平台机构已成过去,公司模式重心转移

  区块链能成为一种市场工具,帮助社会削减平台成本,让中间机构成为过去。区块链在去中心化的情况下构建了一个基于数学的全球信用体系,其技术现在已被用来挑战各行各业中成本高、耗时长的中间商业务。从传统的货币体系,到现有的金融机构,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领域,区块链的工具作用现在是“小荷才露尖尖角”。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普及,中间商将会遭到极大的冲击,未来的市场将是一个建立在互联网去中心化信用体系之上的区块链市场。

  区块链能促使公司现有业务模式重心的转移,有望加速公司的发展。去除了中间商的市场是一个自由、开放且透明的市场,许多公司的传统业务模式都将面临颠覆式挑战。也许现在的人们还无法察觉,区块链正在悄然改变市场中人们交易的方式。区块链技术有望打破现有的利润体系,重新分配市场的利润蛋糕,将更多利润分配给那些真正能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公司中去。另一个改变是,在区块链的环境下,公司传统的品牌形象建立、融资、审计等一系列漫长过程都将加快,区块链能帮助市场更快地淘汰落后企业和筛选优秀企业,公司发展将步入一个新时代。

  从整个社会结构的角度看:法律经济可成一体,组织形态发生改变

  区块链技术有望将法律与经济融为一体,彻底颠覆原有社会的监管模式。由于区块链技术能达成互联网中的全网校验、全网信任共识,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未来基于区块链基础之上的社会对监管的需求会大幅下降。由于信息更加透明、数据更加可追踪、交易更加安全,整个社会用于监管的成本会大大减少,法律与经济将会自动融为一体,“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将不再仅仅是相辅相成、而是逐渐趋同的态势。

  组织形态会因区块链而发生改变,区块链也许最终会带领人们走向DAC式的社会。DAC是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Corporation或Distributed Autonomous Corporation的缩写,通常翻译为去中心化自治组织或分布式自治组织。比特币区块链DAC是人类社会中第一个成功运行的DAC,在诞生至今的7年里,比特币经历了区块链分叉、价格剧烈波动、全球最大交易所欺诈丑闻、比特币基金会人事动荡等一系列波折,但这个自治系统表现出了极大的强健性和生命力,虽历经坎坷,依然欣欣向荣,可以说为人类社会DAC日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研究样本。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构成了现代社会治理的基石。而区块链技术与物联网技术、智能合约脚本结合后,恰恰能够将各类财产的所有权网络化,进入区块链系统。面对这样一个价值区块链化的社会,传统的治理结构是否还有效 DAC能否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们拭目以待。

  区块链展望录:2016年10大期待,我们期待的总会到来

  如果区块链的未来真的已经悄然而来,那么在它“小荷才露尖尖角”的2016年,我们可能会看到哪些领域的变化呢

  比特币区块链的地位不可动摇,可选择的其他区块链如雨后春笋般爆发式增长;

  国外银行在私有链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大提高了区块链技术的性能参数;

  国外商业银行率先引入区块链,进行小范围试点并取得成功;

  以纳斯达克为首的证券交易机构纷纷将区块链技术引入证券市场;

  继美国之后,各国纷纷出台法律,明确认定区块链及比特币的合法地位;

  德勤及普华开始首次将区块链技术实际运用到金融企业咨询及年审项目中来;

  中国的区块链创业公司不断涌现,新三板市场中出现第一家“区块链概念股”的挂牌公司;

  随着“区块链”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开始有骗子打着“区块链”的旗号进行传销、诈骗;

  中国政府及监管机构意识到区块链技术的重要性,出台区块链的技术标准;

  国内的三大互联网巨头开始尝试将区块链技术与自身业务相结合,新的商机正在酝酿。

  全文详见中信证券研究部外发报告《区块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团队成员信息:

  林小驰

  财务与估值组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部

  —————————————–

  Tel:010 60838425

  Mobile:18601135587

  Email:[email protected]

  —————————————–

  胡叶倩雯

  财务与估值组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部

  —————————————–

  Tel:010-6083 4773

  Mobile:1851-808-0960

  Email:[email protected]

  特别声明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仅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均摘编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本资料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因此个人投资者如需使用本资料,还请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相关的后续解读服务。本资料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中信证券并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版权所有,中信证券保留一切权利。【还请继续点此阅读全部法律声明】

  若有任何疑问,还请发送邮件至信箱[email protected],或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部门。

—-

文章来源:http://www.8btc.com/blockchain-revolution

编译者/作者:林小驰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知识 区块链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