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币圈百科 > 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全球经济大概率进入衰退

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全球经济大概率进入衰退

2020-03-27 腾讯财经 来源:火星财经

田轩表示,全球经济大概率会进入全面衰退,甚至萧条。美联储政策“剂量”很大,但也大大缩小了后续政策空间,且有“本末倒置”之嫌。中国当前任务主要是稳就业、保增长与提振信心,财政政策不一定固守3%的赤字率红线,可以考虑采取发行国债、专项债等方式增加新老基建。

作者 | 郭昕妤

以美股为代表的各国股市在过去两周反复熔断,市场逐渐由情绪危机的阶段向流动性危机蔓延,也有不少分析开始担心2008年次贷问题所导致的经济金融危机是否将重现。

腾讯财经近日独家对话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讲席教授田轩,他表示,全球经济大概率会进入全面衰退,甚至萧条。未来经济和资本市场走向取决于其他主要国家是否能够有效控制疫情。

对于美联储紧急推出的零利率、7000亿QE和“无限量”版QE,田轩评价称,这些政策虽然“剂量”很大,但也大大缩小了后续政策空间,且有“本末倒置”之嫌。一旦未达到预计的效果,可能会造成政策上“黔驴技穷”的窘境。

田轩表示,油价下跌的直接原因是沙特和俄罗斯谈判破裂,而根本原因是长期以来不健康的供需关系。长期以来国际油价主要靠OPEC+的限产协议才得以维持,并没有真实反映出实际上供过于求的市场情况。

谈到中国经济和A股,田轩表示,当前A股大跌的主要因素是资本市场的联动性、受外围市场的负面影响。往后看,基于中国疫情防控形势较好、估值相对处于低位、财政货币政策空间较大等多重原因,A股或能暂时成为全球资金“避风港”。

此外,未来可以考虑采取更积极的财政政策,例如采取发行国债、专项债等方式增加新老基建。不应通过“大水漫灌”式的过度扩张的宏观刺激政策人为拔高经济增速。当前任务主要是稳就业、保增长与提振信心,财政政策不一定固守3%的赤字率红线。

全球经济大概率会进入全面衰退,甚至萧条

由疫情和油价两大“黑天鹅”先后触发了投资者情绪的大幅波动,以美股为代表的各国股市在过去两周反复熔断。

有不少声音认为,情绪危机正在转向流动性危机,金融市场的融资功能受损;叠加长期宽松货币环境导致债务的过快增长、资产价格泡沫、贫富差距拉大等原因,全球经济可能正处在危机的边缘。

对此,田轩表达了自己的判断:全球经济大概率会进入全面衰退,甚至萧条。虽然我国经济也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但总体可控,目前谨慎乐观。

田轩表示,由于疫情的扩散在全球处于失控的状态,对实体经济和投资者信心造成致命冲击。目前看来,全球经济大概率会进入全面衰退,甚至萧条。而中国复工复产趋势向好,后续可考虑直接减税、退税、发行国债等措施。现在疫情的主要风险已经从中国转向全世界,未来经济和资本市场走向取决于其他主要国家是否能够有效控制疫情。

无限量QE是“本末倒置” ,美联储可能会“黔驴技穷”

民主党竞选人“极左”主张支持大幅加税、新征金融交易税、全民医保,而特朗普的“极右”主张大规模减税、放松金融监管、废除全民医保,二者截然相反。若新冠疫情在美国加速扩散,主张全民医保的民主党竞选人胜选概率或将上升,更加极左化的立场将对美股市场更加不友好。

田轩对此表示,目前正在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必然将会给美国总统大选带来变数:由于美股长期的牛市一直是特朗普最为自傲的政绩之一,那么当前美国经济和股市的不佳表现一定会影响特朗普的选情。中期来看,则取决于疫情的控制发展情况,以及民主党方面是否能有效的打出“医改牌”,民主党所主张的带有一定“社会主义”色彩的医改方案,可能会更有吸引力。

对于美联储近期紧急推出的零利率、7000亿QE和“无限量”版QE,田轩评价称,这些政策虽然“剂量”很大,但也大大缩小了后续政策空间,且有“本末倒置”之嫌,因为当前最重要的是控制疫情。一旦未达到预计的效果,可能会造成政策上“黔驴技穷”的窘境。

A股大跌主因外围市场联动性 或暂成全球资金“避风港”

在这一轮全球市场轮番暴跌中,A股展现了相对较强的抗跌性。

一方面,中国的货币政策空间相比于其他国家而言更具优势,随着美联储降息,人民币资产的性价比、吸引力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中国在这次事件中所展现出的制度优势再次显露。有不少声音认为,A股有望将成为全球资金的“避风港”。

对于A股市场近期的表现,田轩认为,A股大跌的主要因素是资本市场的联动性、受外围市场的负面影响。往后看,A股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避险的作用。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不同于海外疫情仍处于扩散的趋势,中国疫情防控形势较好,对经济的影响可控。其次,A股估值相对处于低位,明显低于美国等主要市场;再者,中国财政、货币政策空间较大,而利率较低的美国、负利率的欧盟日本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较小,财政负担重的国家也无法在财政政策上发力。

总体来看,田轩认为,A股有可能暂时成为全球资金“避风港”,但必须警惕全球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

海外疫情蔓延从多层面影响中国经济 总供给和总需求都遭受冲击

当前,国内疫情控制已经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重点转向了防控境外输入性病例。在田轩看来,海外疫情的蔓延至少从贸易、金融、供应链等三个层面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

具体来看,国际贸易方面,疫情导致了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两方面的外需萎缩;金融市场方面,由于国内很多产业的供应链已经全球化布局,国外生产或国际物流环节受到疫情的扰动会令国内企业生产经营也受到一定影响。

再从供需端的视角来看,田轩表示,疫情使中国经济的总供给和总需求都遭受冲击。供给端看,企业整体复工比率不高,根据部分省市公布数据推算实际可能不足50%,部分原材料和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这体现在物价上升,2月份CPI达到5.2%的高位。需求端看,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均受疫情冲击:例如餐饮、旅游、交通、线下教育培训等人流集中行业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现金流薄弱的小微企业、民企和农民工生产和生活都较为困难。

另外,田轩提到,有一个积极的视角是,在线医疗、在线办公、在线教育、在线娱乐等新业态和新模式或将在这次疫情中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

可考虑发行国债、专项债等方式增加新老基建 无需过度纠结3%的赤字率红线

为对冲疫情影响,央行通过定向降准释放资金,并设立了抗疫专项再贷款、再贴现;财政上也推出了定向财政补贴、减税降费、提前下达地方债务额度等措施。田轩认为,这些政策还只是初步措施,后续可期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出台以提振市场信心。

田轩表示,未来可以考虑采取更积极财政政策,例如采取发行国债、专项债等方式,增加新老基础设施建设。第一,可以在贫困落后地区继续改善和提高基础设施水平;第二,增加新型基础设施,例如人工智能、云计算、5G、教育和医疗等设施的建设。

谈到关于公共财政赤字率不应受3%限制,田轩表示,财政政策可以适度扩大政府赤字率,不一定固守3%的红线,当前任务主要是保增长与提振信心。他进一步解释称,财政收支平衡不是一期问题,而是一个跨期问题,因此财政收支只要保持动态平衡即可,不必过分追求控制一期或短期的财政赤字。

“从历史数据来看,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大部分国家(尤其是发达经济体)的赤字率在短时间都突破了3%。近年来新型和中等收入经济体赤字率不断上升,早已突破3%的比例限制。因此,不要过分纠结政府赤字率是否突破3%,当前主要任务是保增长与提振信心,发挥好财政政策应有的功能。”

此外,田轩强调,宏观政策扩张也应注意适度,不应通过“大水漫灌”式的过度扩张的宏观刺激政策人为拔高经济增速,否则只会加大资源配置扭曲程度,并让此前去杠杆去产能的供给侧结构改革功亏一篑。

新基建可帮助实现稳增长,避免产能过剩、房价过高等问题

新基建成为近期市场的热议词,概念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城际高铁和城际轨道交通、特高压、5G、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

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之下,市场对基建投资有较多的期待,尤其是新基建。总体来看,虽然新基建的规模和总量还不大,但其标志意义不可忽略。

对于新基建是否能扛起新一轮“稳增长”的大旗,田轩认为,新基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国实现稳增长的经济目标的。

他认为,首先,我国有条件和有能力进行新基建方面的投资和建设,这一概念早在2018年12月的中央工作经济会议就开始被提起。其次,近期线上需求的集中释放,这对于以信息化、智能化为导向的新基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窗口期。再有,新基建是支持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意味着更加高效的发展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四万亿”带来的产能过剩、房价过高等问题,对长期经济的高效平稳运行也十分助益。

油价下跌的根本原因是长期不健康的供需关系

近期,原油处在“风口浪尖”,频频重创。在田轩看来,油价下跌的直接原因是沙特和俄罗斯谈判破裂,而根本原因是长期以来不健康的供需关系。

田轩进一步解释称,长期以来国际油价主要靠OPEC+的限产协议才得以维持,并没有真实反映出实际上供过于求的市场情况。在消费端需求萎缩的情况下,OPEC+会议意外“谈崩”,增产和价格战进一步恶化了这种情况,引发油市心态崩塌。

而由于资本市场联动性的特点,油价的大跌引发了资本市场风险偏好急剧下降,资产价格纷纷大跌。

此外,谈到油价下跌对于经济的影响,田轩提到,油价下跌可以一定程度上帮助缓解通胀压力,增大央行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不过对于中国贸易的短期影响较小,因为疫情导致内需萎缩,且国内库存高企,中国短期内不太可能加大原油进口。

以下是访谈实录:

问:民主党竞选人“极左”主张支持大幅加税、新征金融交易税、全民医保,而特朗普的“极右”主张大规模减税、放松金融监管、废除全民医保,二者截然相反。若新冠疫情在美国加速扩散,主张全民医保的民主党竞选人胜选概率或将上升,更加极左化的立场将对美股市场更加不友好。您认为此次疫情的冲击会改变大选格局吗?这会对美股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答:美国大选在即,作为共和党推出的总统候选人,特朗普代表共和党出战已几成定局,而民主党的总统提名人选接下来还要在拜登和桑德斯之间决出胜负。

自从在3月3日的“超级星期二”初选中出人意料地“起死回生”之后,3月10日,在被称为“迷你超级星期二”的新一轮初选中,拜登再次力挫对手参议员伯尼·桑德斯,在6个南部和中西部州投票中至少再领先4州。这位前副总统距离获得党内总统竞选人提名再近一步。桑德斯目前虽然还没有透露退选的信号,但在拜登10日拿下密歇根这一“风向标”州之后,民主党初选格局已经明朗化,拜登胜算大增,桑德斯翻盘的机会比较小了。

所以,未来美国大选大概率是特朗普和拜登之间的争夺。与特朗普和桑德斯极右或者极左的的风格不同,拜登一般被认为是建制派的代表,相对可能会温和一些。

目前正在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必然将会给美国总统大选带来变数。短期内,对特朗普主要表现为负面影响,当出现这样如此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时,人们显然会联想到现任总统的各种应对,如果舆论认为其处理不当,负面情绪自然会上升。

从中期看,要看疫情的控制发展情况,以及民主党方面是否能有效的打出“医改牌”。特朗普上台后推翻了很多前总统奥巴马制定的政策,包括医改方案,理由是费用过于高昂,会拖累美国总体经济活力。因此特朗普表示要把这笔钱用来减税,同时鼓励美国公民自己购买商业保险来解决个人医疗问题。

在重大疫情的冲击下,不能不唤起人们对“全民医保”话题的关注,相比之下,民主党所主张的带有一定“社会主义”色彩的医改方案,可能会更有吸引力。当然,前提是疫情的发展,还有特朗普宣布的免费治疗的执行情况。

美国经济和股市的不佳表现也会影响特朗普的选情。2020年2月19日,美国股指创下了历史新高,随后就进入了急速下跌行情,当地时间3月9日、12日、16日、18日,美股在十天内连续四次熔断,在历史上是第五次熔断,第一次熔断发生在1997年。目前标普500指数从最高点下跌超过了30%,而这样的下跌发生在短短22天之内,下跌速度甚至超过了大萧条时期。在前期涨幅过高、疫情影响及国际油价大幅下跌这三个因素的影响下,美股面临巨大的压力。美联储在3月15日大幅降息至零利率区间,并且推出7000亿美元的大规模量化宽松(QE)。最新消息是3月23日,美联储宣布开放式资产购买,不限量按需购入美国国债和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也就是无限量QE,被市场称为“终极大招”,这是史无前例的。然而,由于民主党的反对,美国参议院否决了共和党提出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两党在财政政策刺激方案上存在较大争议,因此货币政策释放的利好暂时没有能够制止住美股的下跌。这些政策虽然“剂量”很大,但也大大缩小了后续政策空间,且有“本末倒置”之嫌,因为当前最重要的是控制疫情。一旦未达到预计的效果,可能会造成政策上“黔驴技穷”的窘境。

美股长期的牛市一直是特朗普最为自傲的政绩之一,按特朗普自己的说法,在他的领导下,美国经济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的确,在2020年2月19日美国股指创下了历史新高的时候,标普指数比他2016年11月上任时上涨了58%,但一个月以来,这样的涨幅几乎被全部抹去,如果这样的不景气持续下去,疫情的不确定势必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特朗普的选情。

问:价格战叠加需求前景恶化,油价瀑布式下跌,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原油价格一直被视为经济的风向标,而且油价持续下跌势必将加强市场的通缩预期。您认为此次油价大跌背后的因素有哪些?这将给经济和资产价格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答:油价下跌的直接原因是沙特和俄罗斯谈判破裂。鉴于全球经济周期性走弱以及新冠状病毒的影响,消费端需求萎缩,市场对原油减仓计划寄予厚望。3月6日,OPEC+会议意外“谈崩”,以沙特为首的OPEC国家和以俄罗斯为首的非OPEC国家均毫不示弱引发油市心态崩塌。

油价下跌的根本原因是不健康的供需关系。长期以来国际油价主要靠OPEC+的限产协议才得以维持,并没有真实反映出实际上供过于求的市场情况。在需求萎缩的情况下,增产实施价格战将进一步恶化这种情况。此外,市场对周期性的经济低迷、全球扩散的疫情的恐慌情绪,引发资本市场风险偏好急剧下降,进一步促使油价下跌。

油价下跌对经济的影响包括:一是有利于降低原油进口国的进口成本。二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经济运行成本和物价水平。原油是基础能源产品,油价下跌将通过产业链传递降低相关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也会影响到食品、衣着、交通等居民终端消费产品的价格。三是可以一定程度上帮助缓解通胀压力,增大央行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四是有利于增加出口。油价下跌可以降低出口产品的价格,因为与之相关的原材料和中间品成本都会下降。

油价下跌的资产价格的影响:资本市场具有联动性,油价大跌引发恐慌指数暴增(大涨40.02%),资本市场风险偏好急剧下降。股市大幅下跌,两周之内美股熔断四次,3月12日,全球11个国家股市熔断。黄金、油价也出现下跌,美国国债收益走低,比特币也出现了下跌。

问:直观上看,油价下跌对中国这样的石油进口大国应该是利好,但A股依然大跌。在您看来,为何市场不买账?

答:A股大跌的主要因素是资本市场的联动性,受外围市场的负面影响。油价下跌,市场恐慌指数VIX大幅上升(大涨40.02%),创造了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在避险情绪下,全球股市大幅下跌,比如3月12日一天全球就有11个国家股市熔断。受全球股市影响,大批资金流出,A股表现也不佳。

而贸易角度来看短期影响较小。一是中国加大原油进口的可能性比较小。因为由于疫情影响,国内原油需求下降,目前中国原油和成品油库存高企,增加库存的空间较小。二是贸易渠道的传导比较滞后,不会这么快表现。三是油价下跌具有不确定性,不是一个长期利好。

问:回到中国。您认为海外疫情蔓延可能从哪几个方面影响国内经济和A股市场?

答:国际贸易方面,疫情导致的全球贸易制约增加,外需萎缩。疫情拖累意大利、伊朗、韩国、日本、德国和美国等国经济,多国对疫情较为严重的国家采取入境限制,影响货物贸易的外部需求。同时疫情造成国际航线中断或减少,对疫情的恐惧也使得国际旅游业客源锐减,服务贸易同样受到冲击。

金融市场层面,A股虽短期波动,长期趋势不变。市场恐慌指数大幅上升,资本市场风险偏好急剧下降,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股市、虚拟货币市场等各大市场表现糟糕。受金融市场联动性影响,A股市场也大幅下跌。在避险情绪下,疫情重灾区国家可能面临资本外流,目前国内疫情控制较好,A股有可能暂时成为全球资金“避风港”,但必须警惕全球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

全球供应链层面,国内企业生产经营会受一定影响。国内很多产业的供应链已经全球化布局,国外生产或国际物流环节受到疫情的扰动,必然会影响到处在同一产业链上的国内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此外,我们也应当看到潜在的积极因素。政治上,通过和其他国家形成鲜明对比,得以进一步塑造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体现出在战胜疫情方面我们的制度优势;经济上,在线医疗、在线办公、在线教育、在线娱乐等新业态和新模式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

问:现阶段出台的政策主要是阶段性的减免税费、给小微企业的专项贷款等。您认为当前的政策力度够不够,还期待有哪些政策出台?

另一方面,也有声音认为,减税、基建将增加地方债务负担,使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大,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关于公共财政赤字率不应受3%限制的讨论。您认为我们在保财政和保增长之间应该如何选择?

答:当前中国经济持续下行,近期受新冠病毒疫情和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总供给和总需求都遭受冲击。供给端:当前企业整体复工比率不高,实际可能不足50%(根据部分省市公布数据推算);受疫情防控措施的影响,部分原材料和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导致物价上升(2月份CPI同比上涨5.2%,环比上涨0.8%)。需求端: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均受疫情冲击,一些人流集中行业例如餐饮、旅游、交通、线下教育培训影响尤为严重。疫情对现金流薄弱的小微企业、民企和农民工生产和生活都较为困难。在此形势下,当务之急是稳定总需求信心,提升总供给,延缓甚至遏止经济下行压力。

目前看来相应的减免税费和专项贷款等都是初步政策,目的是为了在短期内帮助中小企业度过难关。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疫情导致的经济可能衰退的背景下,希望未来还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出台以提振市场信心。

适度的宏观政策扩张有助于避免经济失速,平滑短期波动。但是“大水漫灌”式的过度扩张的宏观刺激政策,人为去拔高经济增速,只会加大资源配置扭曲程度,并让此前去杠杆去产能的供给侧结构改革功亏一篑。

未来可以考虑采取更积极财政政策,适度扩大政府赤字率,不一定固守3%的赤字率红线。可以考虑采取发行国债、专项债等方式,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第一,可以在贫困落后地区继续改善和提高基础设施水平;第二,增加新型基础设施,例如人工智能、云计算、5G、教育和医疗等设施的建设。

财政收支平衡不是一期问题,而是一个跨期问题。我认为财政收支只要保持动态平衡即可,不必过分追求控制一期或短期的财政赤字,只要财政能保持动态的平衡,发挥其对经济的调节功能,便是健康的财政。

从历史数据来看,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大部分国家(尤其是发达经济体)的赤字率在短时间都突破了3%。近年来新型和中等收入经济体赤字率不断上升,早已突破3%的比例限制。因此,不要过分纠结政府赤字率是否突破3%,当前主要任务是保增长与提振信心,发挥好财政政策应有的功能。

问:截至3月1日,包括13个省市区发布了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共计33.83万亿元,结构上对新兴产业项目的倾向较为显著,引发了市场对新一轮大基建来临的热议,甚至将其对标2008年的“4万亿”基建。您认为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可以扛起稳增长的大旗吗?

答:新基建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帮助我国实现稳增长的经济目标的。

首先,我国有条件和有能力进行新基建方面的投资和建设。早在2018年12月的中央工作经济会议就首次提出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概念,2019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应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这说明我国已经有能力、有条件投资新基建,只是疫情加速了政府推动的步伐。

其次,因疫情线上需求集中释放,这对于以信息化、智能化为导向的新基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窗口期。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0年2月17日-23日这个周每个网民每天花在移动互联网的时长比2020年首周(2020年1月6日-12日)增加了21.5%。

再有,新基建是支持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不仅仅可以短期刺激有效需求,而且对长期经济的高效平稳运行也十分助益。同时,新基建的推出意味着更加高效的发展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四万亿”带来的产能过剩,房价过高等问题。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应该尽可能最大化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问:中国的货币政策空间相比于其他国家而言更具优势,随着美联储降息,人民币资产的性价比、吸引力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中国在这次事件中所展现出的制度优势再次显露。基于上述原因,您认为A股是否将成为全球资金的避风港?

答:A股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避险的作用。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首先:股市的下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疫情对经济的不确定性影响。目前,中国疫情防控形势较好,经济有序、稳步恢复运行,这些成绩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的制度优势。反观其他国家,疫情处于扩散的趋势,疫情本身及其对经济的影响都是未知数。

其次,中国股票市场的估值明显低于美国等主要市场。以美股为例,特朗普上任以来,美股屡创新高。而A股相对处于低位。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23日收盘,上证指数报2660.17点,跌破2700点,创13个月以来的新低,逼近2016年1月27日的2638点。即使是抛开指数点位单从估值角度来看,截至3月23日,深证平均市盈率24.43倍,上证平均市盈率13.03倍,上证180成分股的市盈率更是低至10.78倍,估值优势十分明显。对比欧美股市,近10年来大部分都处于上涨过程。按这次危机爆发前的2月19日计算,自2010年底以来的10年间,美国道琼斯累计涨幅153.66%,标普500指数涨169.17%,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涨268.65%。同样时段,欧洲主要股指涨幅超过50%的达到10个,占比55.56%;亚太股市的日经225指数涨幅也高达128.77%。

同时,中国财政、货币政策空间较大。疫情以来,为拉动经济增长,央行下调利率,并设立了抗疫专项再贷款、再贴现;财政上也推出了定向财政补贴、减税降费、提前下达地方债务额度等措施。利率较低的美国、负利率的欧盟日本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较小,财政负担重的国家也无法在财政政策上发力。

但因受疫情的影响,我国内需被压缩,复工也有制约,而且我国经济已较为开放,在全球价值链上处于重要的位置,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所以应该发挥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现抗疫和经济发展的双重胜利,稳定股市的基本面。

问:您认为2020年,我们会遭遇经济金融危机吗?

答:首先来说我的判断:由于疫情的扩散目前在全球处于失控的状态,对实体经济和投资者信心造成致命冲击。目前看来,全球经济大概率会进入全面衰退,甚至萧条。虽然我国经济也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但总体可控,我目前谨慎乐观。

中国为疫情防控做出了最大的努力,全体动员,极少出行,极大忍耐。正因为如此,中国经济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2月份中国制造业的PMI仅为35.7%,比上月下降了14.3个百分点,远低于荣枯线,这是这一数据近几十年来的最低点位。但这一情况无疑是暂时的,根据国家发改委数据,截至3月20日,除湖北省外,全国1.1.万个重点项目复工率已经达到89.1%,证监会的调查也显示98%的上市公司已经复工,复工复产趋势向好。我国正在有步骤的实施积极的宏观政策以促进复苏经济,但现在搞大规模刺激政策还是要谨慎的,不适宜再搞几万亿传统的大基建刺激,可以考虑一些直接减税、退税、发行国债等措施。

3月12日,有市场机构发布了一份求职市场报告,报告显示,国内就业市场自2月24日起进入需求快速复苏阶段,连续两周环比增幅超过30%;春节过后五周,企业招聘需求规模已恢复至去年同期的85%。这一数据从一定程度上显示出经济比预想的要活跃。这次疫情过程也会挤掉泡沫,相对更加优秀、拥有好的创新能力和经营能力的企业会胜出。另外,创业者和企业家的信心展现的也非常强烈,大家都在想方设法努力利用好这次疫情时间,努力活下去,有一些企业和行业还找到了发展转型的新方式和新路径,出现了不同行业融合发展的新机遇,展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

“危”中有“机”,眼前的这场危机也意味着未来的机遇,从乐观的角度来看,中国存在成为全球资产避风港、迎来老产业涅槃和新产业数字化以及融资结构变化等机遇。但有一点必须明确,全球经济及金融市场是一体的,谁也不能彻底脱钩,谁也不能完全的独善其身,寰球一家,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现在疫情的主要风险已经从中国转向全世界,未来经济和资本市场走向取决于其他主要国家是否能够有效控制疫情,我们需要积极乐观的努力,也要有面对消极局面的准备,甚至做好最坏打算。

本文来源:腾讯财经
原文标题: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全球经济大概率进入衰退

—-

编译者/作者:腾讯财经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