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币圈百科 > 币圈的逻辑漏洞有哪些之一:诉诸权威

币圈的逻辑漏洞有哪些之一:诉诸权威

2020-05-23 行走 来源:区块链网络

周四发过一个微文说行走这周末要为大家简单介绍下逻辑学的视角和工具。并从这些逻辑问题切入,举一些币圈的事件及“大咖”的言论做一简要分析,以期让各位能自行应用这一套工具。

这个系列大概会写三到四篇,总结8-10个典型的逻辑问题供大家参照。

下面就开始吧,enjoy:

一、为什么要用逻辑去分析问题

行走在微文中提到过,使用逻辑学原理和知识去分析问题,一直是西方商科倡导的基本技能。而我国的专业硕士考试中也借鉴了这一传统,不仅会有专门的逻辑学(均为选择题)试题60分,还会有一道名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大题。给你一段信息,要求指出其中论证出现的逻辑问题。

今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论证有效性分析试题养这样

事物出现,其背后必有规律。但可能很多参加过美、中相关考试的朋友,可能都没有问过自己,我又不是学哲学的,为什么要学逻辑,考逻辑?

回答这个问题要回到商科的核心上。我还记得在斯隆管理学院听管理学,美国的教授在台上对管理学的定义:王者之术。因为无论是管理还是经营,其核心都是为领导者服务的工具,目的是让领导者根据已经掌握的信息,做出决策。而那些关键的决策,则关乎组织的未来。

做决策从科学的角度看,无外乎两种:

一是能做定量分析,就是信息里含有数字的,对于存在正向现金流的企业而言,成本、收入、利润等要素,以及不同要素的排列组合再加工,就可以画出不同的图像,构建出不同的数学模型,最终这些图像和模型就会“预测”或者说帮助决策者“得出”未来的趋势和可能性。商科对于定量分析的训练,基本都是伴随经济学而来的。

但传统经济学最大和最核心的问题是,更多模型和推演要建立在“实验室”环境下,即需要假设前提条件,需要提纯,在面对变化的环境和噪音更多的真实市场时,解决确定性问题的传统经济学就会频频失准。

其实西方商业教育在二三十年前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这就是第二部分内容,我们可以将其称为“批判性思维“。是通过逻辑学将无法数字化的信息,以形式或非形式化的方法总结出一套规则。

这套规律的好处,就是在未来的领导者们面对非数字化的信息需要预测或者决策时,不会无所适从,而能掌握一套“可以套公式”按部就班去分析的思维方法工具。

提到mba,大家也许都知道哈佛商学院,而哈佛商科之所以有名,很大程度得意于其最早开创了案例分析教学的方法论,而大量分析案例的训练,其核心其实就是在训练逻辑思维,训练批判性分析能力。

二、论证无效的经典问题

下面行走就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在“论证有效性”分析中,经常会出现的逻辑问题。行走会举一些币圈中发生的例子做对照。

1、诉诸类问题

(1)诉诸名人

提到“诉诸”,大家第一想到的应该就是名人站台。特别是在ic0火热的时候,币圈现在还在活跃的这些大咖以及早已不在圈内的,或多或少都为项目站过台。“韭菜”们但凡看到项目白皮书提到某某是项目顾问就会觉得这项目一定有前途。但这些做背书的大咖,很可能自己连白皮书都没看过,更不会做什么“顾问”,更多只是借项目做了自己私域流量的变现而已。

直接诉诸大咖、诉诸名人给项目做背书,对经历过ic0的老“韭菜”而言,是有免疫力的。但我们依然会犯这类问题。比如“币乎上某某粉丝量10万大咖的都开始奶这个项目了,我也得赶快买点”,再比如“江老板增持key几个亿了,跌无可跌了”。

当然行走这样说,也不意味着所有的大咖的所有言谈和行为都不值得信任。所谓批判性思维,是你自己要问问自己,导致结果的难道只有这一个原因吗?你咋知道这个因素就是最重要和主导性的因素呢?在我们对任何人产生信任,改变自己认知产生行动前,请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2、诉诸权威

其实名人也是一种权威,但权威不只包括名人。比如常见的我们判断一个项目牛,会说你看红杉、A16Z都给他们投资了,绝对酷帅吊炸天啊。

如果产生了这样的判断,可能真的是只参与过二级市场,没在一级市场大过滚。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无论是否为区块链或加密货币项目,早期项目都意味着高风险,高失败率,当然对应的是高收益。

对股权投资而言,一般而言,投十个项目,三年后项目能顺利退出拿到正收益就相当不错了。只是因为机构投资者看的项目和投的项目都很多,是通过数字加概率获得正收益的。而著名的投资机构和非著名机构之间的差距更多并不在认知和投资成功率上,而在于他们能获得更多的项目推荐和bp(商业计划书),在最初筛选机会更大,被这些大机构pass掉的项目才会轮到小机构去尽调。

但被大机构投到的项目,每年死掉的,出事的在互联网领域从来不少见。特别是如果行业或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时,任你是巴菲特还是沈南鹏,机构投中项目的几率都会往下掉的。

权威也包括项目的创始人或团队来自某著名高校,在著名期刊上发了论文,出席了某某活动,和某知名组织达成了战略合作。

比如在conflux主网上线前,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的学生主导的项目,团队大群清华国际奥数获奖者等等诉诸权威的消息一定要比公链本身做出了那些技术上的突破更吸引眼球。但几个月前,行走也写了一篇文章特别指出如果一个项目汇集了一大批天才,也可能因为太不接地气而不成功,或者因为追求完美而忽略了效率。当然行走本身依然看好conflux的未来发展,只是更希望社区和关注者能把注意力更多聚焦在“增量”即项目在持续做出了什么,比如更新了多少代码,对接了多少应用,攻克了什么问题上,而不要只看到那些最表面,最容易懂的“存量”证明。

要知道,只要有需求,从来不缺乏市场。如果一个人或项目动机是坏的,有太多方式可以去刷履历,刷权威背书。二宝登上世界达沃斯论坛,李笑来接受央视经济频道采访,这些在当时有运气成分也有运作的可能,但毋庸置疑,因为主流媒介的背书,他们变得更有名了。

3、诉诸客观

比如列数据。eos的TPS一直号称10万级,但dapp感知上的卡顿不分忙闲一直存在。交易所都喜欢标榜用户量突破多少万,但用户挂了卖一几分钟无法成交不免会有些尴尬。

数据、数字本身当然是客观的,但就像在格式条款中,在合规的广告文案中,都会在数据旁批一个小注,比如实验室环境下,测试数据,由某某机构提供数据源得出,或者直接写出最终解释权归我方所有。我们在看到币圈项目的各种“数据”时,多少也要自己脑补一个小注出来,特别是在这些数据已经突破了常识的情况下。

对于诉诸类的问题,我们要如何应对呢?

首先我们不必过于轻视自己,无论是多大的权威说了什么,在点头叫好之前,我们都该有点独立调研和思考;其次人和人之间的差别,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你去诉诸的“权威”,更多都是你放纵自己懒惰的借口。世界上从没有救世主,唯有自己才能解救自己。

以上就是今天行走要和大家分享的诉诸权威的逻辑问题。当然同样的,行走讲的也不一定都是对的,特别是将理论直接套用了币圈的案例中时。

明天有时间,行走会谈另外两个逻辑问题:以偏概全和类比不当。我们明天见。

两天周末,要多陪陪家人哦

—-

编译者/作者:行走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