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区块链资讯 > 玲听2020丨孟岩:数字资产助力中国在未来十年打赢数字经济战

玲听2020丨孟岩:数字资产助力中国在未来十年打赢数字经济战

2020-01-22 邱祥宇 来源:区块链网络

2019年12月27日,全球首档区块链跨年演讲“玲听2020” 在杭州举行。CSDN副总裁、数字资产研究院副院长孟岩现场发表主题演讲《数字经济的升级与挑战》。孟岩指出,围绕数字经济,世界正在下一盘大棋。中国的决策者通过将区块链上升至国家战略、将数据列为新的生产要素,为即将到来的数字经济升级之战做好了充分准备。

玲听2020

以下为演讲全文,巴比特整理:

谢谢霞玲,我跟霞玲准备今天演讲的时候,她说叫跨年演讲,我觉得说小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跨年很特别,2019到2020,这不仅是跨了年,而且跨了个年代,跨过去之后就是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叫20年代。时间过的太快了!

回想起上一个十年,2010年到2019年这十年,我们中国人干成一件大事,我们的移动互联网搞得非常好,简直是世界第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借着移动互联网这一波发展,我们的数字经济来了一个大逆袭。今天我们走到全球各地,经常很自豪,他们的移动互联网水平、特别是移动支付,跟中国没法比,移动支付成为“新四大发明”之一。中国在过去十年,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里,实现了数字经济的逆袭。

但是数字技术还在不断往前发展,还有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不断迭代,新一轮的竞争又开始了。

既然在过去十年,你能够逆袭人家,人家当然也想在未来的十年逆袭你。

  数字经济升级:世界在下一盘大棋

图片1

我们看数字经济,现在它已经不是我们一个国家战略了,全世界都很重视数字经济,这是一盘大棋。美国有美国的搞法,欧盟的德国、法国,都制定了数字经济的战略。英国刚刚脱欧,但是它搞了一个数字宪章,而且特别有意思的是它有国家级的数字计量实施计划,它要把很多事情用数字化来计量。日本更不用说了,就在我们旁边,它们在数字经济都有很好、很宏观的战略。这已经不是一个国家的事情,这是全球的事情。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多人都很关心,我们中国的决策者,他们怎么想?我们打算怎么赢下这一轮数字经济升级竞争?

  中国的选择:将区块链提升到战略高度  

当然我们知道在这方面,中国的领导人很有远见。2019年10月24日习总书记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一夜之间把区块链提升为国家战略。

大家也许不知道,18届中共中央政治局一共举办43次学习,其中跟数字经济有关的0次;19届中央政治局搞了19次学习,里面有3次主题是数字经济,分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尤其是区块链的定位是最高的。这就很说明问题。

  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  

这个讲话是在2019年10月24日,之后一周的时间,我国开了十九届四中全会。十九届四中全会有一个很长的《决议》,好几万字,其中有一部分叫做“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里面有一句话很重要,刚刚霞玲也提到了,把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

这个《决议》实在太长,大部分人不会仔细读,所以怕大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刘鹤副总理专门在11月22日的《人民日报》上刊登一篇文章,题目叫《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就是想提醒大家千万要注意一个问题:数据已经被中共中央确立为新的生产要素。

  数据将改变经济增长逻辑

图片2 生产要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词,在经济学里的意义非凡。而且刘鹤副总理是顶级的经济学家,所以用的是经济学术语。他说数据要成为独立的新生产要素;数据最具时代特征,数据有“乘数”作用,有助于实现其他要素的价值;数据一定要由市场评价贡献,由贡献决定报酬。种种论断,最后他加了一个最重要的“数据要确权”,以便公开、共享、交易。

这相当于我们政府的领导用这样的一种方式,向我们指明了中国在下一轮数字经济竞争当中,我们的战略重点是什么、主攻方向是什么。我们是把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看待。这一点,对各位的影响、对我们未来十年、二十年,我们国家的经济和产业发展影响将会十分之巨大。

为了要搞清楚领导这个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还要掉掉书袋,研究经济学,理解什么叫生产要素。

古典经济不关心企业怎么组织生产,而是把企业当成一个黑盒子,假设一群变魔术的人躲在一个黑盒子里,就好像这个企业是一个数学函数,我给你提供一些输入品,你就神奇地制造一堆输出,也就是老百姓需要的商品。但是要想你能够生产出这些商品,我必须要给企业提供很多不同的输入或者叫投入品,这种投入品在经济学上叫生产要素。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就提到过生产要素,亚当·斯密提的生产要素有三个:土地(自然资源)、劳动和资本。但不同经济学家对生产要素有不同看法。不同的看法实际上很深刻地体现了不同经济学家对于世界、对于经济发展模式的深刻洞见。

比如说马克思就认为生产要素是劳动、劳动对象、劳动工具,体现了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新自由主义,他们认为一切生产要素都跟资本有关,所以到他们那里,生产要素是可变资本,也叫流动资本,固定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一切都是资本。

所以说对生产要素的认知是经济学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它决定了你怎么看待生产、怎么管理你的经济。更重要的一点,它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微观经济学里有一个模型,在那个模型里看得很清楚,各位的收入是怎么获得的?是取决于你对生产要素的贡献,是你在要素市场上卖出生产要素,从而才能获得收入。换句话说,首先我么要知道什么是生产要素,然后你能够提供生产要素给厂商,你就能够获得更多收入。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国对生产要素的认识有一个提升的过程,到了十九届四中全会以前,列了这么六项:土地、劳动、资本加上知识、技术、管理,这在全世界代表了非常高水平的认知。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你能够拥有这些生产要素,向企业出售它们,你就能赚更多钱。

然后,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数据被加入成为最新的生产要素,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事情。

凯恩斯说过,那些以为自己只关注实践,不受任何经济理论领导的人,他们只不过是某一个平庸的经济学家的俘虏而已。这个话我们反过来听,经济学思想上、认知上做一点小小的调整,会在五年、十年、二十年后给我们的经济以及收入分配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我可以大胆预测,中央作出这个决定,数据成为新的生产生产要素,十年后会导致两个后果:第一,我们的经济增长逻辑会发生变化;第二,未来谁手上拥有的数据越多,谁能够更好的利用数据,谁就越有钱,谁的财富就越多,就这么简单。

生产要素一般来讲有两种配置方式:一是计划配置,二是市场配置。而我们国家已经明确表示生产要素(包括数据)全部都要由市场来配置。

  生产要素市场化将导致数据资产化  

数据是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又要由市场来配置,把这两个点结合,我们立刻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结论,数据必然变成一种资产。我想说的是什么?我们在这里讨论了很多区块链,很多人都在关心我们将来会不会有数字资产。看看我们中央全会的决议怎么说,我们的领导人怎么说,你们对这个问题还需要有疑问吗?

为什么我说数据一定会成为资产,我们先要知道什么是资产。王泽鉴先生在《民法总则》里面写到“资产是具有金钱价值的权利所构成的集合体”,数据有没有金钱价值?当然有,它是不是资产?当然是资产,我们的财政部令第76号下定义,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企业控制或者拥有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数据是否符合这个定义?当然也符合,所以说数据一旦成为生产要素,它必然成为一种资产。

数据成为资产,那是什么样的资产呢?就是我们很多人心心念念的那个数字资产。

结论出来了:我们国家下一轮数字经济竞争中,领导人关注的是要把数据变成一种生产要素,而这种变化必将引起数字资产的大爆发,这就是我对未来十年的一个基本判断。

图片3

数字资产来源方式有两类:左边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叫做资产的数字化,比如货币、股票、债权、房地产、ABS、仓单等,我们把资产搬上数字平台,把它变成数字资产,大家比较容易理解也比较熟悉;还有一类很奇妙的数字资产,它不是资产数字化,而是数字的资产化。由于我们一群人,不管是企业还是社群,通过共识,将一些在实践当中所产生的数字赋予价值、赋予资产属性。这类资产是由数字的资产化形成的,它们更有意思,会出现大量的新商业物种、大量的新模式。我相信它会成为最活跃的一个部分,这也是我们最关心的那一部分。

  数据成为生产要素需要面对的几大挑战  

我们想的很好,数据要成为资产,但实际上数字资产化还面临很多挑战。不是说中央领导写一篇文章,这个事就可以做成。领导的决策是一个很重要的开始,但后面还需要我们很多人长时间的努力,我们看看有哪些挑战。

图片4

第一,数据要成为资产,首先要成为商品。但是各位想一想数据这个东西有一个巨大的特点,它可以几乎零成本在全世界随意复制。一个低成本可以随意复制的东西,没有稀缺性,供给可以随意放大,怎么能叫商品?谁会买它?

第二个问题,一份数据放到你面前,你告诉我,谁是它的所有者?两份一模一样的数据放在跟前,你告诉我谁是原本、谁是复本?数据没有天然的权属机制和标签,根本搞不清楚数据归谁所有。一个没有所有权的东西,怎么交易?

第三,我们都很熟悉互联网免费的模式,这个模式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免费使用互联网产品,互联网公司免费收集我们的数据。但是当我们要把数据商品化、数据资产化时,我们就需要给数据定义和定价。但是数据怎么给它精确定价?这是很难的问题。我月收入1万,王总月收入100万,我们两个的数据应该是等价的吗?这是一个问题。

第四,数据太容易作假了,最近有一个新闻,一个网红帮别人做广告,这个网红有380万的粉丝,帮别人做广告做了353万的点击,最后成交量为零。为什么?他的粉丝都是机器人,点击都是机器人做的,可想而知数据太容易作假了。

最后是数据的整合应用,数据要整合起来才能够发挥作用,可是整合的时候是你整合我,还是我整合你。我凭什么给你整合,你万一看我的隐私,怎么办?

数据的资产化面临这么多问题,在不解决的情况下贸然搞数据资产化,结果将是谁越能造假,谁越霸道,越会投机取巧,谁越有钱。因此这些问题必须解决。

传统上,我们用中心化的方式解决部分问题。谁有处理数据的能力,我们就把所有数据交给它,让它来解决问题。如此诞生了很多巨头,国内有阿里、腾讯,国外有Facebook、亚马逊、Google等。这样的做法并非不好,因为能者多劳,你有本事就多拿数据,也符合数据优化配置的原则。所以很多人说区块链时代到来,巨头都会消失,不会的,他们代表效率,还会继续存在、继续发展。

可问题在于它也会带来数据成为生产要素的第五个问题,巨头往往会主动搞封闭和垄断,这不是一种批评或者职责,而是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理性的选择。由此带来数据产权的故意模糊,数据价值的失真。这样的方式还潜藏着高风险,在逻辑上来讲数据集中到一个地方就有单点风险。

总的来说,上述五大挑战,促使我们考虑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数字资产化的问题。

图片5

怎么办?我们回到源头想一想什么是资产,如何产生资产?王泽鉴先生说资产来自权利,权利是由契约定义的。契约包含三个要素:权利人,契约凭证,契约约束制度。这几个要素合在一起签订了契约,因此产生了权利,进而产生了资产。所以大家要清楚契约是产生资产的一个基础要件。

“契约”的英文是“contract”,它除了有“契约”的释义外,还有一个词意叫“收缩”,我不知道有没有人知道。很多人都搞不清楚为什么契约和收缩是一个词。从词源的角度来说,这两个释义来自不同源头,也就是说根本是两个词,只是长得一样。非常有意思的是,现代经济学的研究表明资产、权利就是收缩出来的。

  合约分析:一种资产分析的通用框架

图片6

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霍姆斯特罗姆和哈特创立“现代合约理论”。我建议关心经济学和数字资产、区块链的人了解一下这个理论,跟我们研究的问题有直接的关系。

它对于资产的产生是这么看的,首先假设现在有一家企业刚刚成立,这个企业所有的权利都是完整的,完全归属股权。如果这个企业开始招员工,跟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就意味着他要把自己的权利收缩。因为劳动合同中规定了将他的权利切出去一块让渡给他的员工,这个合同的凭证就是期权、货币或者股权。大家听明白我的意思吗?企业主通过签订合同,收缩自己的权利,让渡一部分权利,把这部分权利变成资产。

此后,企业再跟合作伙伴、上下游签一个商业合同,本质上是再收缩一部分权利,让渡出一部分资产。再往后,签一个金融服务合同,再收缩一部分权利,让渡出一部分资产。资产就是这么来的。最后因为合同具有不完备性,你再怎么切,也还会剩下很大一块说不清道不明的权利还是属于股权,这就是现代合约理论对于资产、对于权利的解释。

  区块链时代的数字资产分析框架

图片7

那么,区块链解决了什么问题?沿着刚才的理论,区块链是一个签合同的基础设施,是一个签合同的技术。有了区块链技术,以及基于区块链上的数字资产、区块链上的数据、还有自动化执行的代码,我们就可以签一种算法合约(很多人叫它智能合约、我其实并不赞同),这样一来我们刚才所说的权利收缩、资产生成的过程就发生了一个重要变化。

这个变化是什么?当你要去跟别人签订合同时,如果它可以被算法合约所描述,你应该优先选择签订算法合约。为什么呢?因为区块链算法合约很厉害,它提供了一种公正透明、自动化执行、可被第三方检验、可以自证清白的约束制度和保障机制。它不需要任何人,也不需要一兵一卒整天盯着你的合同能不能执行,因为算法合约可以自动、确定性地执行。

因此,区块链通过这样一种机制变成了一种定义和产生资产的新机制,这就是我的逻辑:区块链是一种定义、产生和运行数字资产的新机制。有了区块链这种机制之后,你可以把可算法化的权益拎出来做资产,那叫数字资产。算法化的法律并不容易实现,法庭、仲裁机构还是要存在的,因为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算法描述的。最后,剩余权利还是由股权来表达。这是区块链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所以我们管区块链叫技术化的制度。正因如此,才会出现《经济学人》在封面报道中将区块链称之为“信任机器”。

图片8

区块链技术会帮助我们构建“诚信特区”,在这个特区里所有人用区块链签订合约。合约自动执行,确保每个人的权益得到完整的保护。所有人的数字资产天然有一个强有力的、公正的、透明的、无私的、一分钱都不要的机制保护,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东西。

当然,区块链除了是一种制度之外,更重要的还是一套思路,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套创建数字资产的机制。除了可以签合约之外,还要在区块链上产生事实。这时候,区块链有一套特别的应用模式,将链外数据上链确认为事实。要通过共识机制,让数据上链的时候实现飞跃,从一个可能是假的、错误的数据变成一个没有瑕疵、没有错误、代表此时此刻所有人共识的事实,有了事实我们就可以实现生成数字资产。

  区块链的应用模式

图片9

在实践当中我们走访了很多案例,总结出区块链应用模式的几个关键要点:

1.首先,需要跨利益边界部署区块链节点,不能集中到某一个利益主体手里; 2.通过交叉验证,让事实上链; 3.把数字资产化,资产化之后还可以做通证化,资产化就是一个大房间全部资产化,通证化是把它拆成一平米一个; 4.要有激励机制,要让大家一起协作; 5.可以允许代表资产的通证流转,这样资产才可以发挥真正的流通、激励价值; 6.要根据事实采取行动,谁来采取行动?可能是智能合约,也可能是我们; 7.最后还要有保险和纠错机制,万一出错了呢?还得有保险偿付,并追溯责任人,予以纠正。

这一套方案是各位在实践当中做区块链会遇到的真实流程。当我们有这样的真实流程后,就实现了区块链时代的数字资产生成。区块链时代你可以用算法跟别人签订劳动合同、商业合同、金融服务合同。当然一个企业或者组织最后还会留有由于合约的不完备性导致的剩余权益,这部分权利还会归于股权,这就是我们的理论体系。

数字资产有很多优势,灵活性、确定性、穿透性、高精度、实时性、全球性、创新性、透明性、生态性,我不展开说,这样的资产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任何一个企业都对这样的资产梦寐以求。十年、二十年之后,谁拥有这样的资产多,谁就是未来财富的代表。

区块链应用模式在实际案例中如何实践?怎么样产生数字资产?我们用例子来说明。

行业链:腾讯至信链

因为我跟腾讯合作的比较多,他们这个“至信链”我觉得是蛮值得研究的。腾讯有很多原创的版权,比如说原创的卡通、原创的小说、原创的短视频等等。过去这样的内容很容易被侵权,且大家不愿意进行版权数据的交易。为什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维权成本太高。既然不注册版权,侵权人可以很轻易地来剽窃。又会有谁会去买版权的使用权?

我告诉大家,在不采用区块链的情况下,如果版权被人侵犯,你是不是要提告,向法院投诉说有人侵犯我的版权?被告一方首先大概率会否认侵权。所以你得先证明这个版权是你的,如果要从头证明这个版权归属于你,需要做很多数据收集工作,要请专业的法律团队帮你来做这个事儿,成本非常高。

腾讯负责版权相关的吴平平律师给我的一个数据很令人惊讶:想要拿一个版权的法律确认书成本是多少?他做过最低的一个case是8000元,最高的一个case是40万,平均在5-10万元。

做这样一个法律鉴定书要5-10万元,然后确认侵权的话一般可获赔小几万块,这个事大家愿意干吗?肯定不愿意干。

结果是你创造了任何版权或创造了任何东西,你都不愿意去做版权注册。你既然不愿意去做版权注册,就相当于开门揖盗,请大家过来抄。既然大家可以随便过来抄,谁会去购买你的版权?所以版权数据交易也不会很活跃。

图片10

腾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腾讯自己有大量的原创内容,他们首先做了一个跨利益主体的节点部署。他把版权局、自己的原创平台、第三方做的版权检测中心、司法机构结合起来,串到一条链上。把这些机构都串在一起之后,根据司法机构和版权局提供的规则,一旦你创作了一幅画、一篇文章、一段视频,就可以立刻花一小笔钱来申请做版权认证。这个版权认证必须多方同时为你提供证据,这些证据撮合到一起,证明了你的作品是原创的。

作品上传到区块链上,就实现了从一个普通的版权数据向数字资产的摇身一变。为什么可以变成数字资产?因为有多个不同方面的人、不同利益方对它提供证据,给它做共识,使它变成数字资产。这就是我刚才说的交叉验证数据上链和数字资产化。由于所有人都确认这件事情,因此这个简单的数据版权真正变成了区块链上的一个数据资产。

好,结果是什么?结果是此时如果有人胆敢侵犯你的版权,大家知道,你出具一份法律认证书,成本降到多少钱吗?刚才还记得我说的那个成本是多少?最低是8000,最高是40万,一般是几万块钱。而这个成本可以降到10块钱以下,是数百倍到数万倍的一个下降。

量变引发质变,如果认定版权或者申请法律意见书的成本降到10块钱以下,就意味着你几乎只要看到有人侵犯你的版权都会提告、都会投诉。这种情况下,对于侵犯版权的人来说压力就大了,因为你只要花10块钱就可以让他赔偿2万,这样的成本他可能就不愿意付出,与其如此,他还不如到交易平台上去购买你的版权。由此促成了数字版权的交易市场。

这是至信链的整体逻辑,其中最关键的是可以“戏剧化”地降低版权认证的成本、真正将版权转化为数字资产并促进其交易。当然腾讯有腾讯的特殊性,咱们都不像腾讯有那么大的一个平台。但是我觉得这个例子是比较好的,它既是个政务链,又是个行业链,比较好地体现了区块链解决问题的一个范式,请大家也稍微思考一下。

供应链+区块链:转口贸易区块链金融

再看一个例子:转口贸易。是中国农业银行上海浦东分行牵头、2019年12月7日发布的一个项目,它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转口贸易。为什么做这个项目?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的行长叫陈涛,是我的一位好友。他考察了许多区块链项目后得出结论,大部分应用都是伪应用,不符合蚂蚁金服蒋国飞曾提到的“三做三不做原则”。

明明可以用中心化系统很好地解决,非要用区块链。他就想,有没有一个场景,是绝对要用区块链,不用区块链根本做不了的?最后他找到了这样一个场景,就是转口贸易。

我先介绍一下转口贸易的背景,什么叫转口贸易?假设你有一家公司在深圳,现在有一家在印尼雅加达的公司想购买1万吨煤,同时澳洲达尔文有一家公司可以供应1万吨煤。照理来说这两家公司自己交易就好,但问题是他们两个之间互不相识,就算认识,也互相不信任,尤其是可能达尔文这边不相信印尼这边的。可如果这两家公司都信任深圳这家公司,转口贸易的产品就出现了。

具体来说,雅加达的公司向深圳的公司进口1万吨煤,深圳的公司从达尔文的公司购买1万吨煤,然后把这个煤直接运到雅加达。

图片11

如图,红色的线是货币流,先从雅加达公司到深圳公司,然后再从深圳公司到达尔文公司。在这个过程中,深圳公司可以雁过拔毛,赚取中间费用。但是货物流可不是这样,货物流会直接从达尔文到雅加达。可以看到这里面的三个流:资金流、票据流和货物流并不合一。

这个时候就出现一个问题,我们中国的海关和仓储看不见这种交易的实物流。它们所能看到的只有这个贸易的单据。你们设想一下,这件事情真正的痛点在什么地方?国家在多年以前是极力鼓励大家去做转口贸易的,因为转口贸易有两个好处,第一个是可帮助深圳、上海之类的城市成为贸易中心。第二个好处是人民币国际化。你做久了之后,大家都相信你的时候,完全可以要求对方用人民币来付款,这里面的贸易收入还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所以大概从2009年开始,我们国家大规模鼓励银行向从事转口贸易的公司提供金融支持。既然我国要支持深圳公司这样的企业来做转口贸易,就必须给他一个特别的权力,即“收付汇的权利”,允许公司收外汇和付外汇。于是深圳这家公司,就可以得到很多美元,也因此获得了一个独特的机会,套利套汇。

什么叫套利套汇?套利套汇有很多方法,有些手段,你搞清楚以后都很佩服这帮人,简直是艺术家,只是用错了地方。

我这里介绍一种比较粗糙的,就是利用人民币在岸和离岸价格之差套利。

深圳的一岸之隔就是香港,香港有一个离岸人民币市场,离岸人民币的价格跟在岸人民币价格是不一样的。一般比如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是7块钱的话,离岸人民币价格一般比在岸人民币低一点,可能是7块零2分。

我同样是1万美金,要把它变成人民币汇到国内的时候,是选择在岸付还是选择离岸买?很显然会在离岸买,买完了再转到国内来。这两分钱的差价是套利套汇的空间。这时候如果你还能配合做一些美元期货,那就可以赚到美元。

这个套利空间是我们国家鼓励转口贸易,所给予的激励。也就是说转口贸易除了中介费之外,还可以挣到这笔利差。前提是,这个贸易背景得是真实的。你真的作为中介促成了达尔文与雅加达之间的贸易。可转口贸易从国内的角度来看,只能看单据,难以追查两个境外公司是不是有实际的物流。

因此有人会这么做,在雅加达成立一家公司,在达尔文成立一家公司,左右两个口袋,左手倒右手。然后买通当地的官员,当然买通澳大利亚的官员比较难,但买通印尼的官员还是比较容易的。然后伪造所有的单据,并通过这个单据获得一笔贷款,然后拿这个贷款到海外去把它变成离岸人民币,再把它转到国内,把这个贷款给还了,如此周转。

这是一种迅速赚钱的方式,别看每次你只能赚到百分之零点几的利差,你快速地交易、快速地周转,这是一笔巨大的钱。到2014年年初,中国的转口贸易总额是4.6万亿,转口贸易带来贸易顺差,高达总顺差的 18% 多,明显的不正常。那个时候,我们有些所谓做转口贸易的企业,利用香港的保税区与特殊地位,一日几十次进出保税区,就为了套利套汇。

2014年3月份人民银行直接发通知,各商业银行要严查套利套汇行为。结果是大部分商业银行都停止了这个业务,从2014年开始,我国的转口贸易可以称之为断崖式下跌,从四点几万亿下降到几千亿。

农业银行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其实核心很简单,就是要确定真实的贸易背景。这里还是通过我刚才讲述的交叉验证、响应式数据整合,把大家的共识凝结到链上,从而实现事实上链的应用模式。这件事情是最重要的,只要我们通过所有人的交叉验证和检查,让这件事情作为事实上链,后面的问题都有现成的解决方案。

具体来说,农行可以跟一带一路上众多的合作银行、商贸供公司、政府机构、仓储公司都建立联盟关系。如果想证明从达尔文运一船货发到雅加达,深圳公司提供的仓单不完全算数,还要把相关仓储、物流、银行、海关的这些单据全都提交。注意,我们在区块链里面怎么确定这个单据的真假?需要相关节点提供证据。

当所有相关机构都提供了相应证据,相当于不同节点站在各自角度对这件事提供了证明,由此完成了数据上链。这件事如果成为了事实,事实上链成为数字资产,后面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包括把这个数字资产切割成多份,放到交易所里交易,帮助企业提前融资,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为我们普通老百姓提供一个年化收益10% 以上的理财产品,还可以让这些企业提前获得融资,这么好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这个项目现在在国内,在银行界的影响非常大。

我想通过这样一些例子,让大家了解区块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解决方案。它的基本特征就是我刚才已经提到的那几个:分布式账本、交叉数据验证、响应式数据整合、数字资产生成、激励机制、纠错机制等,这种特征在过去的历史上确实没有遇到过。我们过去基本上都是委托给一个大家都信任的中心来处理,我个人觉得这算是一种范式的变迁,也是一种科学思维模式的改变。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跟大家一起探讨和合作,推动这个事情向前发展,使区块链的方法论更加成熟。

最后总结一下,我想告诉大家一件事情:区块链在我看来,是用来支持数字资产的,而数字资产是帮助中国人在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里再打赢一场数字经济战争的制胜法宝。

—-

编译者/作者:邱祥宇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