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比特发展 > 用数据看比特币:一张图表中的比特币历史

用数据看比特币:一张图表中的比特币历史

2014-08-20 martinyin 来源:巴比特

  随着为比特币使用者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激增,比特币在持有者中的分布越来越集中化。

  这种集中性强调了比特币在少数巨量持有者手中的集中程度,也表明了存在着众多的中心化比特币服务。然而,情况并非一直如此。

  ----

  刚刚过去的这个星期在比特币的历史上是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时刻【译者注:本文发布于6个月前】。也许公众永远难以获知全部真相,但是这次MtGox的破产确实令大众对中心化交易模式和交易所的安全性开始感到忧心忡忡。为了缓解大众的疑虑,其他的交易服务商不仅提高了财务透明度,还纷纷以MtGox为鉴,对自己的数据安全措施进行了检讨。

  尽管本周的警钟声比较刺耳,但其实交易所破产的历史由来已久了。在泰勒·摩尔(Tyler Moore)和尼古拉斯·克里斯汀(Nicolas Christin)的一项研究中,他们发现在收集到的40个交易所样本中,有18个已经关门大吉。其中有一些交易所对客户进行了补偿,但是MtGox是否会进行补偿,迄今仍是未知数。如果交易所的管理者携币跑路或者是黑客偷走了全部财产,则补偿通常是不会发生的。他们的研究(发表于2013年1月)发表后,交易所对于如何应付交易量的大起大落已经越来越熟练。但是,还是有些交易所对自己的运营状况讳莫如深,比如BTC-e。

  随着为比特币使用者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激增,伴随而来的是比特币在持有者中的分布越来越集中化。目前,数量在1000枚比特币以上的钱包,其所拥有的比特币已经约为目前比特币流通总量的一半。这种集中性强调了比特币在少数巨量持有者手中的集中程度,也表明了存在着众多的中心化比特币服务。然而,情况并非一直如此,请看下图:

Wealth_Distribution

  在比特币面世伊始,参与者只有中本聪和他的一些朋友。挖矿所产生的比特币总是被转移到不同的地址上。从2009年1月16日开始,情况出现了变化,一些挖矿所得被归集到单一的地址。到2009年3月,有一个地址所拥有的比特币已经超过了1万枚。到2009年9月,一个地址的比特币超过了5万枚,两个地址的拥有者为同一人(中本聪)。

  2010年,比特币钱包的合并开始升温。“装有比特币数量在50到100个之间”的钱包所占有的比特币,在比特币总量中的比例开始下降,这表明矿工们开始归集他们的挖矿所得,并在交易所出售。随着2012年11月比特币的区块收益减半,“装有50个币以下”的钱包的持币总额开始增加,这标志着矿池挖矿模式的开启,以及MtGox上的交易开始(日渐增多)。

  2012年之后,“装有比特币数量在50到100个之间的钱包”所持有的比特币总量超过了我的预期,这些币大量被盗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这个猜想得到了“币天”【Bitcoin Days Destroyed,一种比特币所特有的,用于衡量比特币交易总量的单位,请参见https://en.bitcoin.it/wiki/Bitcoin_Days_Destroyed –译者注】数据的支持。有大约400万个比特币一直滞留,从未被消费,其中大部分可能都处于图中红色区域。

  截止到2012年11月区块回报减半时为止,矿池大约占据了85%的算力。比特币的挖矿收益减半以及挖矿方式的改变,并未导致“装有25个比特币”的钱包所持有比特币数量的明显增加。

  另外一个明显趋势是,比特币在向“装有1000个比特币以上”的大钱包们集中。这增加了大数额比特币丢失或被盗的风险。

  比特币协议是没有办法区分“占有”和“拥有”这两个概念的。很多人声称他们拥有这些大钱包中的比特币,从世俗社会角度看,他们的确“拥有”这些比特币。然而,比特币协议是只认私钥不认人的。

  MtGox这个星期已经证明,当投资者的名义拥有权被抛弃的时候,比特币协议能为这些不满的投资者们提供的保护是非常有限的。当然,虽然区块链的特性是无法改变的,一个合格的运营者还是应该有能力有效地解决客户的所有权问题。

—-

文章来源:http://www.8btc.com/a-history-of-bitcoin-in-one-chart

原文链接:http://news.coinometrics.com/a-history-of-bitcoin-in-one-chart/

原文作者:Jonathan Levin

编译者/作者:martinyin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文章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