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行情分析 > 阅读千万的文章能给我们什么启发?

阅读千万的文章能给我们什么启发?

2019-12-10 观链哥 来源:区块链网络

我转发了一篇长文章,网易人间的《两朵末路狂花的复仇之旅》。

可能是我个人偏见,这标题取得不好,稍显俗套。但这文章,绝对是今年最牛的非虚构写作、纪实文学,没有之一。

只微博一个平台,就有超过一千万阅读。这是什么感觉?纸媒体追求的10万+,这文章顶一百篇。4万转发,8万点赞,在我的记忆中,微博热门排名靠前,也不过一两万转发,且好多都是时事热点、明星八卦。非实时采访长文能上这位置,简直是生命的奇迹。我在微博上的区块链媒体中,也算出过爆款的人,阅读量最大的几篇,每篇不到20万浏览,这一篇文章顶我几十几百篇。

相对这篇文章,我觉得自己写的文字,都是小儿科。

那么,问题来了,这篇文章,能给我们作者什么启发?读者又为什么喜欢?

先看着作者本人。虫安,本命夏龙龙,2009年,19岁的他因抢劫罪入狱,坐牢6年7个月。在监狱里面,他设计家具,写监狱有关的文章,写了《寄往监狱的 144 封情书》,《牢饭究竟是什么味》等等,深得读者喜爱。2015年,虫安刑满释放,开始专业写作。

可以说,是他的经历,成就了他的文章。以前我们看到的写监狱的文章,不管怎样,都有某种程度的上帝视觉,带着记者的高人一等来写故事。这样的作品,进入不了采访对象的内心,读者也没有更强的代入感。但虫安显然没有这些问题,因为坐牢的经历,他和被采访对象之间的位置和心态,是平等的,你在文字中就能看出来。被采访者也更愿意给他讲述。

但仅仅是这些,还是不够的。作者有写作的技巧,甚至是天分。

其实这个故事并不太复杂:失手杀人犯刑满出狱,辍学少女遇上PUA骗局。两人之间又发生了点交通事故。但作者情节安排得当,行文紧凑,硬是写出了大片的气氛。

相对报纸上非常严肃的采访,网络采访显然更不拘一格。各大报纸的记者,我相信不缺乏这种写作能力,但报纸的体制与写作风格会束缚他们。比如,这篇文章中,很多桥段的描写,讲故事的技法,显然来自小说,来自节奏更快的网络文章。

虫安的文章火爆,还因为,他写的这个群体,本来就出好文章。

普通人讲故事,写文章,为什么看着像流水账?不仅仅是因为写作技巧不高,而是普通人的经历,本来就是流水账。写出来,读者没有收获意外、转折、喜悦、惊奇等等。

简单点说,读者读文章,是为了感受不一样,需要的是过山车,而不是公交车。公交车是生活的日常,是流水账,过山车才能收获意外。

坐公交车能到一站就下车,过山车一旦坐上去,不到终点,就下不来。好文章就是过山车,一旦看到开头,不看完,是不舒服的,有瘾。

如果仅仅是意外,也不行,只有意外,就没有代入感。读者会感到,这与我无关。人从来都不是被别人感动的,人是被自己感动的,人不是被别人说服的,是被自己说服的。所以,还得让读者,感觉到与我有关。

虫安也写过其他文章,记得有一篇是贩卖尸体的连环杀人。那篇文章阅读量只能算一般,只有几万,比这篇文章差得太远。两篇文章不一样,那篇不但缺少细节,普通人很难有代入感。我们离那故事里愚昧无知,毫无人性的杀人狂,有十万八千里。只有《两朵末路狂花的复仇之旅》的大妈,虽然犯罪,但人性并没堕落,处处有善良的闪光点。表面上的不良少女,却是善良少女,这样的故事,感觉就在我们自己身边。

虫安又一种能力,就是发掘底层的人性闪光点,语言上,他也能把底层的词汇,融入到故事的情节讲述中,这就更有代入感了。

在什么地方能看见人性的强烈冲突?能看到观念的强烈碰撞?不是富贵,是苦难。苦难让人反思,让人成长,也让文章更具思想性,更具阅读性。比如,写战争的纪实文学,屡次获得诺贝尔奖。集中营的故事,激发了好多小说、学术著作、电影,不是说集中营好,恰恰是集中营太邪恶,需要用文化记忆对集中营的批判和反思,正因为这些作品,我们才更坚信,集中营不应在有。写苏联古拉格监狱,大名鼎鼎的索尔仁尼琴获得了诺贝尔奖,美国人写古拉格,获得了普利策奖。

我曾和思源讨论过,采访医院的重病患者,写非虚构的长篇纪实文章。如果真的能挖掘一些故事,传播给大众,也许能让我们的世界更美好。比如,呼吁一万次某药品入社保报销,还不如一部《我不是药神》有用。

话说回来,区块链行业,也需要这样的记录者。我愿意做这样的记录者,虽然这些文章,可能永远不如《两朵末路狂花的复仇之旅》震撼和叫座。

—-

编译者/作者:观链哥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