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行情分析 > 读书笔记—《成功,动机与目标》

读书笔记—《成功,动机与目标》

2020-01-15 面包不超人 来源:区块链网络

《成功,动机与目标》一书的作者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海蒂·格兰特·霍尔沃森。她多次在权威学术杂志以及BBC、《哈佛商业评论》等重量级媒介上发表学术成果。

想要成功,应该如何有效地制定计划和实行计划?总是失败,是否就是因为自制力没有别人强大?本书通过大量极具启发性的实验,为我们阐明了树立正确动机与成功实现目标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制定目标时,我们需要知道哪些重要原则。

01

关于目标实现的3个基本认知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目标,例如:想理清自己的经济状况,不再做月光族;想成功减肥,拥有更好的身材,等等。

我们努力地想做到更好,却往往以失败告终。对此,我们常常埋怨自己意志力不够坚强,做事总是半途而废。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并不是!

作者海蒂通过海量的实验,观察了成千上万人追逐目标的过程,从这些研究当中,海蒂得出了关于实现目标的3个基本认知。

第一、没有哪个人的失败是天生如此

很多人失败了,他们认为自己天生如此,例如:天生就是不够自制力;天生就没有语言天赋;天生就是一个体育糟糕的人。其实,他们都为自己的失败找错了埋怨对象。因为大多数人的失败根本就不是因为天生如此。

第二、成功者也并不是事事都成功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自制力,这个世界不存在一部分人有自制力,而另一部分人完全没有。而且,即使是那些具有极强自制力的人也会有筋疲力尽的时候。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从草根背景起家,逐渐成为一个对世界有影响力的人。他这一路走来,如果没有非凡的智商和超强的决心,是没办法实现目标的。可这样的一个人却一直没办法成功戒烟。由此可见,即使是成功者也并不是事事都成功。

第三、意志力并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不变的

意志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制力,并不是天生的。自制力可以后天获得,并且可以通过锻炼而逐渐变得强大。

自制力的本质更像是一块肌肉,我们可以通过定期训练来增强肌肉,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可以用定期训练来增强自制力。研究表明,每天坚持锻炼身体、记账,甚至仅仅是时不时提醒自己坐直,都可以帮助一个人锻炼自制力。

所以,想要实现目标,我们需要先修正基本认知。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先入为主,认定自己没有意志力去减肥、戒烟或者停止拖延时间,那么,成功更加不可能实现。

有了这些基本认知,如何才能实现目标呢?实现目标的首要任务是:制定目标。

02

制定目标的6大原则

大多数人觉得执行力是实现目标的关键,但很多时候,我们从开始制定目标那一刻就错了。试着想想,当我们要去一个地方的时候,第一步并不是查询“怎么去”,而是要先弄清楚目的地在哪里。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制定目标的时候,我们单纯地希望更开心、更有钱或者更健康,但这些愿望从没有被真正地转化成目标。我们的欲望只是停留在了“希望能够实现”的层面上。其实,如何实现目标非常重要,但如何制定目标也同样重要。下面我们来讲一讲制定目标的6大重要原则。

原则1:目标具体化

当我们在鼓励他人或自己时,常常会说,“加油,把这件事做到最好!”或者,“这一次一定要减肥成功”。

可是,什么是“最好”?什么才算是“减肥成功”?减1斤算成功,还是减10斤才算是成功?其实,制定的计划容易流产,并不是因为自制力差,而是因为目标不够具体。如果连自己要去哪里都不知道,怎么可能成功到达目的地呢。

所以,目标一定要具体。如果目标不够具体,人就很容易因为疲惫、灰心或者无聊而妥协。有了具体的目标,就没办法欺骗自己了,要么达标,要么不达标,没有中间地带。

原则2:目标困难化

为什么要让目标困难化呢?如果目标设立得过于高难度,岂不是会更容易有挫败感吗?当然,我们不能设立一些完全不现实的目标,要学会设立艰巨而具有可能性的目标。

一方面,有难度的目标会促使我们下更大的功夫,更加聚精会神。为了实现目标,我们会自发地运用有效策略;另一方面,人们通常只会把事情做到被要求的程度,而不太会做得更多。

所以,对自己高要求,把高要求具体化,就有很大可能可以看到自己高水平的表现。而且,成功完成困难的事情往往会使人愉悦,它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满足感和快感。

德国的一项研究表明,那些觉得自己工作有挑战性的员工,工作满意度、幸福感以及成就感在长期范围内都呈上升趋势。

原则3:选择不同的思考方式

在目标制定的时候,常常会牵涉到两种思维:一种叫做“为什么”思维,另一种叫做“是什么”思维。这两种思维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案例。

例子1:“锁门”是什么?

A.把钥匙插入锁眼

B.保证房子安全

如果你觉得锁门是把钥匙插入锁眼,那么你可能更加注重实际,你用正在做的事情“是什么”来理解行为;而如果你觉得锁门是为了保证房子安全,那么,你更注重“为什么”要行动。

这两种理解都是正确的,并没有说哪一种思维是更好的。但在不同情况下,选择使用不同的思维,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实现目标。关键是:要懂得针对不同情况适当地转换思维方式。

例如:假设我们要加班1小时,那么这时候,与其把它看作是多劳累60分钟,倒不如用“为什么”思维,告诉自己这样做是在促进职业发展。如此一来就可以更加踏实地工作。也就是说,用“为什么”思维可以让人精神抖擞,因为我们可以让一件小事和一个更大的意义或者目标联系起来,给一件本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赋予新的价值。

而当我们要做一件困难、生疏而且需要很多时间学习的事情时,单纯具体的“是什么”比深远抽象的“为什么”会更加简单有效。例如,学习一套复杂的新体系时,把它拆成几个具体的步骤,会让我们更加容易上手。

原则4:考虑价值和可行性

制定目标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失衡:一方面,做长期计划时,我们常常倾向于用“为什么”思维,可是,如此一来,我们会过于重视目标诱人的部分,而忘记考虑这件事的可行性。

例如:我们很想去迪士尼乐园,但是我们却忘记考虑怎么才能付得起这趟旅行。另一方面,在考虑短期目标的时候,我们又会倾向于“是什么”思维,过分注重了实际操作,而没有考虑事情背后的长远意义。

所以,我们在制定目标时,要学会保持相对的平衡,既要考虑到做这件事的长远价值,也要着眼于当下,专注于细节和可能性。

原则5:运用心理对照法

很多励志书都告诉我们:要学会正面思考。相信自己可以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可以成功。学会正面思考确实很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轻松胜利。

实验表明:对于实现目标来说,相信前面的道路崎岖其实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因为,焦虑和担心这些负面情绪虽然让人不愉悦,但却可以给人带来很大的动力,它可以刺激我们在问题发生之前,花更多额外的功夫去避免。奥丁根把这称为“心理对照”。也就是说,用乐观的方式看目标,同时用实际的方式思考具体需要做什么才能实现目标。

例如:大学毕业的我们想找份高薪工作,那么首先,可以想象自己被一家顶级公司所录用,这样会给我们带来动力,然后再思考:我们和这个目标之间存在着什么障碍。如果只是一味地幻想自己找到好工作,我们并不能因此取得任何实际进展。而心理对照可以引导我们聚焦于必要的行动,从而把愿望转化成现实。

原则6:相信能力是可以改变的

我们的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身能力的信念。相信自己有能力达成目标是重要的,而相信自己可以获得这种能力也同样重要。

很多人认为:智力、个性和体质都是固定不变的。但研究证明:我们的各种特征是可以逐渐改变的。如果我们觉得自己某方面无法改变,这种信念会左右我们这一生中对目标的选择。所以,拥抱改变的机会,相信自己能够改变,它能让我们做出更好的选择,发挥更大的潜力。

—-

编译者/作者:面包不超人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