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行情分析 > 投道 0257 椰子社区的跨链和其它跨链有什么不同

投道 0257 椰子社区的跨链和其它跨链有什么不同

2020-02-07 牛币集了 来源:区块链网络
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


吹牛币

终生学习,共同进步



现在的跨链项目要数主流的,波卡和cosmos。其实还有马云团队申请的许多专利都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典型的特点就是以“我”为中心。在思路上也是用技术去打通链与链之间的交换,所谓的实现“原子交换”。这势必会造成和传统中心化交易所的冲突。因为目前环境下,你难道不能把手中的BTC换成EOS吗?


同构链跨链和异构链跨链:同构链之间安全机制、共识算法、网络拓扑、区块生成验证逻辑都一致,它们之间的跨链交互相对简单。而异构链的跨链交互相对复杂,比如比特币采用PoW算法而EOS链采DPOS共识算法,其区块的组成形式和确定性保证机制均有很大不同,直接跨链交互机制不易设计。异构链之间的跨链交互一般需要第三方辅助服务辅助跨链交互。


主流的区块链跨链技术方案按照其具体的实现方式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公证人机制、侧链/中继和哈希锁定:

公证人机制(Notary schemes):公证人也称见证人机制,公证人机制本质上是一种中介的方式。具体而言,假设区块链A和B本身是不能直接进行互操作的,那么他们可以引入一个共同信任的第三方作为中介,由这个共同信任的中介进行跨链消息的验证和转发。公证人机制的优点在于能够灵活地支持各种不同结构的区块链(前提是公证人能够访问相关方的链上信息),缺点在于存在中心化风险。


哈希锁定(Hash-locking):哈希锁定技术主要是支持跨链中的原子资产交换,最早起源自比特币的闪电网络。其典型实现是哈希时间锁定合约HTLC(Hashed TimeLock Contract)。哈希锁定的原理是通过时间差和影藏哈希值来达到资产的原子交换。哈希锁定只能做到交换而不能做到资产或者信息的转移,因此其使用场景有限。


侧链/中继链(Sidechains / Relays): 侧链是指完全拥有某链的功能的另一条区块链,侧链可以读取和验证主链上的信息。主链不知道侧链的存在,由侧链主动感知主链信息并进行相应的动作。而中继链则是侧链和公证人机制的结合体,中继链具有访问需要和验证进行互操作的链的关键信息并对两条链的跨链消息进行转移。从这个角度看中继链也是一种去中心的公证人机制。


那么同构跨链还是异构跨链的意义大呢?答案是很显然的肯定是异构的价值更大。所以中心化交易所充当的第三方在目前来说是效率最高的,跨链技术又偏偏在异构上是弱鸡,如果需要由第三方辅助服务来解决的话,无非就是又多了一个或者一堆中心化的组织罢了,和原来的币安、火币等能提供的服务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凭什么要相信你而不相信币安呢?所以目前的跨链项目还真是很难。


我是强烈反对技术决定论的,技术永远是打辅助的,不要想去抢人头。技术是好的,但是能不能把技术大规模应用才决定它的价值。历史上这种例子太多了,伟大的交流电发明者,尼古拉·特斯拉,最后却死于贫穷;集装箱的发明者为了推广它而破产。科斯定理告诉我们,最终女孩都会和最合适的人在一起。


一条路如果走不通就让我们换一条吧!

——沃.滋基朔德


既然中心化交易所是目前的主要竞争对手,那么我们来研究一下他的流程,看能不能找到些什么:


张先生 通过交易所钱包将自己的比特币打入交易所地址;

张先生在交易所上挂上卖单1个BTC卖出20ETH价格;

李女士需要将自己的ETH打入交易所的以太坊地址;

李女士通过交易所挂出购买比特币的单子 20ETH买一个比特币;

交易所将张先生的卖单和李女士的卖单进行撮合;

交易所将张先生在交易所存储的1BTC 转移给李女士的比特币地址;

交易所将李女士在交易所存储的20ETH 转移给张先生的以太坊地址;


至此完成了张先生和李女士的BTC和ETH的交换(案例中省去了交易所的服务费)。通过该例子可以看出交易所的方式目前仅能够支持资产的交换,且资产交换的原子性、安全性完全由中心化的交易所保障存在较大的中心化风险。

而哈希锁定是怎样来交换的呢?

张先生随机构建一个字符串s,并计算出其哈希h = hash(s);

张先生将h发送给李女士的合约;

张先生锁定自己的1个BTC资产,并设置一个较长的锁定时间t1, 并设置了获取该BTC的一个条件:谁能够提供h的原始值s就可以得到该BTC;

李女士观察到张先生 合约中锁定了一个BTC, 然后李女士锁定自己的20个ETH资产,并设置一个相对较短的锁定时间t2, t2 < t1, 李女士也设置了同样获取条件(谁提供h的原始值s就可以获取20个ETH);


张先生将自己最初生成的字符串s 发送到李女士的合约里取得了20个ETH;


李女士观察到步骤5中张先生的s值,将其发送给张先生的合约成功获取1个BTC; 至此张先生和李女士完成了资产的交换。


这个方法很容易出现技术手段的破坏和攻击,应该场景有限。


再来看一看侧链/中继链的方式:


李女士将20ETH发送到智能合约进行冻结;(该合约只要能够确认BTC网络上李女士接收到来自张先生1BTC就自动将20ETH转给张先生)


张先生确认李女士冻结信息后,将1 BTC转给李女士比特币账户;


智能合约将比特币区块头推送到合约;


张先生 接下来就可以调用relay tx;


智能合约结合tx和BTC链的区块链进行SPV验证,验证通过则将20ETH转给张先生以太坊地址。

但是不管是那种方式,都是在实际存在的币上面在动脑筋,没有还继续深想一层。我们真的有必要去移动那些被认为是“实际存在”的币吗?它们在一般人眼里不也是虚拟的吗?


投资之道

独立思考,复利思维




投道每日思考0257



椰子社区的跨链是什么?



我的观点供您参考


还是先来看昨天的那张图: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清楚,tel是什么,它是怎样工作的。



而要实现AP的设想,最重要的就是在YAS主网上tel的价格要和在EOS主网上的价格锚定。在YAS主网上,社区成员用YAS去对tel进行价值发现;而在EOS主网上,社区成员用EIDOS去对tel进行价值发现。


关键是在于那个智能合约,您可以设想一下,当您在YAS主网上用100个主网YAS换了100个tel,这时您想把您的资产转移到EOS上去,原本是不可能的。现在您只需要向智能合约发送100个tel,智能合约会消毁100主网tel,而在您指定的EOS账户中增加100tel。同样的操作也可以从EOS主网发起。而其中的手续费仅仅只有固定的0.0001个tel!。


这样就增强了二个主网上tel的价格锚定,让它们之间的比值无限等于1:1。


我们在做什么?而图中间那些像三角形一样连接YAS或者EIDOS的又是什么?


原本,世界上也是没有期货交易所的。人们把种好的大豆通过交易网络出售,换回法币。而现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则源于1848年的芝加哥。人们慢慢接受了期货交易是因为他能提供“套期保值”(其实我认为主要是满足人们的天性好赌的人性需求罢了)。


没有人会背一袋豆子去期货交易所交易,因为在那里不需要实物,只需要人们对赌每一张合约,不管是大豆,还是黄金。


椰子社区成立三个月已经拥有了YAS主网,YAS也从空气变成了主网币,但是还没有完。YAS主网接下来要做的是codex(社区自治的去中心化交易所)这个交易所的发展完全是由社区来决定的。AP的设想是把它变成一个去中心化的期货交易所。在这个交易所里会和传统的期货交易所一样,可以去交易任何东西,不管是大豆还是石油、比特币、黄金、ETH、EOS、或者新的币种,例如tel。


所以椰子社区的跨链方案是不设置技术路径的,那意味着可以使用所有“有用”的技术。它是利用期货交易所可以直接通过人们的共识,实际上用合约对赌来锚定现实中事物的价格的,来实现跨链交易的。这是更高层面上的跨链你可以认为它是“精神层面”的东西,或者可以叫“共识跨链”。


您可以设想一下,未来椰子社区的codex中会运行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币的期货合约,并由于交易量巨大而对其它交易所进行价格预言。拿EOS来做例子,你在YAS主网上的codex中开多(当然,其实是通过买入vEOS来完成的),赚到了100个vEOS。这时你想提到你的钱包里,你可以把100vEOS发送到智能合约,它会销毁100个vEOS,然后在你指认的EOS账户里增加100个EOS。


你一定会奇怪,这是怎么做到的?而这中间其实是这样的,在YAS主网上的YAS会有一个价值池(连接了OREOS、vEOS、antiEOS),而在EOS链上的EIDOS也会形成一个价值池(同样也连接OREOS、vEOS、antiEOS),你的那个操作其实就是在这二个价值池之间的兑换操作,他是智能合约层面的,无需要第三方去干扰。完全可以想像得到,这二个池子都会因为连接越来越多的东西而变得越来越大。


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轮”,开始的时候你可能感觉不到它在动,一但动起来了就没有什么能阻止它了!


我是收集牛币的牛币,希望以上观点对您有所帮助。






了解区块链从这里开始(新人入口)


今后文章主要以“吹牛币、学投资”为主题。文章中提到的都是高风险投资品种,我是以归零的心态在持有,请不要模仿。本人持有BTC、YAS、EIDOS、POW等没有镰刀的币。想交流的加V (lengjing2007)



—-

编译者/作者:牛币集了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