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新闻观点 > 周末画报:“惑”币

周末画报:“惑”币

2014-07-17 玩币族 来源:周末画报

  美国执法局自贩毒网站“丝绸之路”没收的 3 万个比特币成功拍卖,让比特币再成热门话题。围绕这神秘“惑”币积极营造起来的生态系统雏形,却少不了“信任”的氧气。

  撰文 / 布浩 编辑 / 林梓芳 封面插图 / AH'SING

  6 月 30 日,当美国执法局的拍卖槌砰然敲响时,3 万个被 FBI 自地下网站“丝绸之路”没收并滚至拍卖台上的比特币,似乎在拍卖槌的“花洒”下“洗”了个澡,而在“洗”掉了被毒品买卖染上的“黑”烟瘴气之后,金灿灿的币们魅惑力更是霎时间剧增,真应称之为“惑”币了!

  奉上估计 1800 万美元以上,才击败所有 45 位竞标者独家拍走这批“惑”币的人,是 56 岁的硅谷风投家蒂姆·德雷珀( Tim Draper ),德丰杰( Draper Fisher Jurvetson )创始人。

  有出路才敢拍

  德雷珀向来自号为“冒险大师”( Riskmaster ),而这一次拍卖中他慷慨解的可是他自个儿的私囊。“惑”币们过去一年价格跌宕起伏堪称惊心动魄,1 个比特币先是自 76 美元狂飙至 2013 年 11 月 1126 美元的高点,后又暴跌至 395 美元,但过去 3 个月中又弹回 659 美元的价格……可德雷珀却偏生要坐这一趟“过山车”到底又是为何呢 再说为什么赢得拍卖的是他,只是价高者得么

  说起来,德雷珀家族可是风投界名门望族,而且与美国政军界渊源颇深——他的祖父威廉( William Draper )拥有少将军衔,曾任美国陆军部副部长,身经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且是战后马歇尔计划的参与执行者,后来他转当起外交官,出任美国驻欧洲特别代表及德国军政府经济顾问,1958 年又转轨开拓风投业,创立了被称为密西西比河以西风投第一家的 DGA 公司( Draper , Gaither & Anderson )。

  他的父亲比尔·德雷珀( William H. Draper ,III )则于 1962 年自立门户,创立了 Draper & Johnson 投资公司(后与 Sutter Hill 风投合并),做了近 20 年风投后又当起官来,于 1981 ~ 1986 年担任美国进出口银行行长,后前往联合国发展署出任 CEO 直至 1995 年才卸任,与里根、克林顿、奥巴马等总统们素有交情。

  祖父辈们被尊为美国风投业的缔造者,而德雷珀 1985 年创办德丰杰后,也以投资 Hotmail 电邮、Skype 、百度、特斯拉电动车等几次成功出手而名利双收。更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今年年初他已决定退出近些年来光环渐黯的德丰杰投资业务,但他那今年不过 28 岁的大儿子亚当( Adam Draper )却俨然已承继起家族创业及投资的衣钵了。

  亚当创立的 Boost 风投孵化器“孵”出来的 Vaurum ,正准备好接纳德雷珀拍得的比特币,用这资源开路以便带来更多生意,而它的生意是提供软件等在内的解决方案,以协助银行等金融机构打造比特币交易平台。

  看来,德雷珀父子俩都成了“惑”币的信徒了 不过,只要你多留个心眼,就会发现原来他们虽然也口口声声“挺”币,但买币可不等于储币,你没看德雷珀在赢得拍卖后一转身就将币袋子撂给了 Vaurum 么 正因不愁找不到可随时且及时将“惑”币出手的渠道,才买得如此爽快吧

  但凡“惑”字当头时,又有谁真敢高枕无忧呢

  自从 5 年前的 1 月 3 日,神秘莫测的中本聪( Satoshi Nakamoto )将首只创世纪“比特币”金蛋带至这世上后,世人就开始被这上限设定为 2100 万个的虚拟加密货币所魅惑并为之狂热。“中本聪”到底是只鸡、是个人还是个组织 被蒙在鼓里的人至今未能揭秘,却纷纷开始在其网络游戏和圈套中产生各种错觉。

  不是币,是支付系统

  有人错觉基于密码学而生的比特币是物以稀为贵的“虚拟黄金”,于是像赶赴淘金热般争先恐后地力图破解网络世界里的密码谜题以赢得奖励,奖品也即那些不过由一连串 50 多个数字和符号组成的“虚拟加密”比特币。求财心切的拜金者就这样在中本聪的视线下沦落为“矿工”,而且按游戏设定,直至 2140 年所有比特币被“挖”出来之前,“矿工”们都将挖“矿”不息。

  时至今日,已有 1300 万个比特币成功面世,而接受比特币的商家虽仍不多但还是在增加——比如说你可花 0.5751 个比特币到 Newegg 网站上买部 375 美元的华硕 Transformer 平板电脑,可用比特币到 Expedia 或 CheapAir 上订酒店或机票,可用比特币缴交卫星电视 Dish Network 的订费,或到电商 Overstock 或 TigerDirect 上购物……你甚至可用比特币买部特斯拉电动车,或来趟维珍银河提供的太空旅游。

  当然要清楚的是,德雷珀在特斯拉有投资,而布兰森则是比特币支付服务公司 BitPay 投资商之一,所以这些吆喝声其实不少是投资商及创业家圈子互相追捧的口碑营销术,而比特币实际上离真正大行其道的日子还远。

  这么说着说着,似乎比特币真的是种货币了 请不要被它的“币”名迷惑,关于“比特币到底是什么”的问题,素来有不同的争议——

  有人说它是种货币,但只要看看它迄今不过约 80 亿美元的市场价值总规模,它那有限的已存在的 1300 万个的供应量,就可知它的局限性。就算它目前可买到的产品和服务在逐渐增多,但若真要作为全球货币的话,它可流通的量和面实在太小。

  就算它有无限的可分性,目前已可分至小数点后 8 位,但试想有多少人会习惯用 0.00000001“ BTC ”去购物呢 就像我们现在极少会用 “亿分之一元”去买东西一样。

  再说,如果比特币真是种货币的话,为什么那些鼓吹家和投资家自己并不多储点并长期持有它呢 别看他们热哄哄地在支持比特币,实际上他们不过在投资比特币周边的相关服务而非它本身,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它让人“信”不过。现在你之所以敢存多点钱在银行里,是因为那些钱背后有个“信”字,就像美元有美联储承诺会盯紧它的“顶”及“底”,普通老百姓需要吃“定心丸”,而比特币却无法让他们定心。

  比特币在投机者眼中更像是可炒卖的商品期货或股票证券,“ BTC ”很难是你信得过的货币单位,因为今天或明天 1 BTC 将值 60 USD ,600 USD 还是 1000 USD 永远是个揪心的问题。

  利用 IT 世界中的对等网络技术( Peer-to-Peer )而运作的比特币,不需要一个可信的“第三方”如银行或信用卡处理公司就可实现钱自甲方到乙方的流转,而且这些钱不会被复制或重复使用,并可跳过央行或相关当局的监管。

  在比特币的运作机制中,每一笔比特币交易均由全球联网的数十万台以上的计算机登记至不可更改的区块链( blockchain )中,打个比方说就如同互联网世界里存在着一本“公共分类账”,它不是存在于某个中央系统之内,而是分布于整个互联网络当中,而你拥有的比特币其实即这本“分类账”中的一个或多个“栏”( slot ),当你卖掉你的比特币时,其实不过是将这些“栏”的所有权转交出去而已。因为这交易无须受任何第三方约束或监管,你可随时进退且不会被“揩”掉 2% ~ 3% 的“油”。

  从这点来说,比特币对商家不乏吸引力,试想目前零售商家做成的每笔生意都会被 Visa 或 MasterCard 的信用卡支付系统“揩”走 2% ~ 3% 的销售收入,就算用 PayPal 的在线支付系统也会被扣走生意额的 2.2% ~ 2.9% 外加每笔交易收费 30 美分,对比之下用比特币支付的扣费却近零或极少,比如说比特币支付系统 Coinbase ,当商家生意额低于 100 万美元时均零扣费,只有当超过 100 万美元时,且须通过它将比特币兑换为本土货币时才收取 1% 的费用,另一比特币支付服务 Circle 则至今尚未有收费方案出台。

  可以说,将比特币视为一种新型支付系统而非货币本身,似乎更为正确,而它也有可能成为 Visa 、Mastercard 或 PayPal 等现存支付系统的未来竞争对手。作为一种货币它的不稳定和局限性很明显,但作为一种可为商家省钱的支付系统,只要商家接受比特币后能立即将之兑换为本地货币,愿意尝试的商家数目估计未来将会逐渐增多。

  另外,作为支付网络的比特币也被视为西联汇款的挑战者,当你想汇款至海外时它不啻是一种更为便宜的替代方案。要知道,每年那些前往海外赚钱的低收入劳工汇回本国的钱多达 4000 亿美元,而银行和支付公司“抽水”的比例有时高达 10% ,若比特币能为他们多省点辛苦钱当然也会有市场。

  不可抹杀的“信任”

  比特币的定位之辩没完没了,但德雷珀却已将眼光投往新兴市场——在阿根廷、墨西哥及非洲等地,人民对其本国货币并无足够信心,而德雷珀认为这正是比特币趁虚而入的好机会。拿阿根廷来说,1980 年代这里出现高达 20000% 的恶性通货膨胀,而 1944 ~ 2013 年的平均通胀率达 205% ,今年估计到年底其通胀率也将高达 38% ;至于墨西哥 1974 ~ 2014 年的平均通胀率也高达 27% 。

  德雷珀说:“在那些靠弱货币运转的市场经济体中,比特币带给我们自由。我们想让那里的人持有并买卖比特币以防范弱货币之祸害。”

  当然,这话姑且听听就好了,也别太当真。虽然在高通胀率的愁云惨雾中,比特币恍惚发出更“可靠”的光晕,但瞧它那动荡价格,储蓄比特币来防备通胀这样的防身术,顶多只能称为“不靠谱 Vs. 离谱”罢了。细察比特币被使用的实际情况,你会发现发达国家的人用得少,反而是落后国家的人用得多,而德雷珀之所以将推广比特币的主要方向转往新兴市场,不过是看清了它在强国的痛点及它在弱国的比较优势之后的决定。

  最近美国当局对比特币释放的信号倒是较为积极,实际上此次拍卖本身就暗示着对其合法地位的认同,而今年年初美国国税局也已裁定比特币可被视为个人财产,最新消息则是加州州长布朗今年 7 月也签署了比特币及其它虚拟加密货币可于该州合法使用的法令……

  这些信号不禁让人有点纳闷:虽然比特币总被视为挑战央行及发钞行权威,企图钻国税局空子的叛逆颠覆者,但回想美国当局几年来对它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再回味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透露所称的信息——其实早自 1995 年美联储就已有远见地在盘算虚拟货币的未来创新了……啊,莫非美联储已计划好如何“招安”比特币 说不定美联储与神秘莫测的“中本聪”存在着某种联系 比特币仿佛有点像美联储金库中那些金砖了 你可以说这些瞎猜有点极端或者很可笑,但想象一下未来有一天美联储挂钩数量有限、天生固有通缩基因的比特币,来发行足以应付社会需求流通量的虚拟货币也无妨吧

  在围绕“中本聪”这名字上演的罗生门好戏中,谁都可能是比特币的始作俑者,比如说你也可疑心是贝宝帮(Paypal Mafia )人士所为,据说当年 Paypal 的最初野心可是要当全球货币。你也可以猜想是那些热衷洗钱的黑帮组织做的好事……对中本聪的寻根究底将继续,只是中本聪的比特币构思认为金钱流转可抹掉“信任”两字且可不留痕迹,但我们在现实的比特币生态中却发现他——错了。

  难道你没看到所有那些层出不穷的比特币电子钱包吗 那些钱包都在宣称自己是如何安全加密或者多重签名,看来比特币本身的流通就算神秘无法追踪,但所有的钱包不都好像在对你说“信我吧” 若你真有心储点比特币花,还得提防着黑客盗币,放在自家电脑上不保险的话,只好拜托那些电子钱包或有如 Coinbase 的比特币“云银行”了。而当你通过你手机或平板电脑上安装的应用来或存或花或提比特币时,是否还能将神秘无痕贯彻到底就很难说了。

  好了,看看比特币生态系统的各个环节吧——潜藏的比特币,挖“矿”的“矿”工,收集买卖比特币的交易平台,服务消费者的比特币钱包,面向商家的比特币支付系统,还有那些日益增多的比特币应用开发者……或者比特币之“蛋”有一天终于能滚遍全球之时,我们才能看到比特币之“鸡”的诞生及其清晰轮廓或构造 鸡生蛋还是蛋生鸡,所有投资致力于打造比特币生态系统的人最终或者会明白,无论是比特币之“蛋”还是“鸡”,少了“信任”的氧气终究大不了。信不过的,终究将只是一场游戏。信得过,才有望成为所谓的新型全球货币或全球支付系统。中本聪无法抹杀的,仍是“信任”两字。

—-

原文链接:无

原文作者:无

编译者/作者:玩币族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知识 周末画报
LOADING...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文章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