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新闻观点 > 51信用卡被查 P2P离OVER还有多久

51信用卡被查 P2P离OVER还有多久

2019-10-21 go哥 来源:区块链网络

今天51信用卡被查,据传是51信用卡未经银行允许,爬了银行的用户信息,被银行举报了。因为这个事情,其股价下跌了34个点,总市值从超过30亿港元下跌到21亿,现处于短暂停牌中。

1240

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对话:

问:我放在51的钱安全吗?

答:P2P部分应该没问题。

P2P会不会继续爆雷?这应该是所有人都会关注的一个问题。

我们理一理P2P运行的逻辑。

市场上运营P2P的公司,他们的钱主要来自于吸储,自己没有多少钱,也没有其它的造血能力,而他们提供的金融服务类似,于是,谁帐上钱多,谁就是老大,因此高息吸储是他们的唯一选项。P2P的预期回报率通常都比较高,超过了银行的相关金融产品,前几年疯狂时有的甚至达到了年化几十个点。51信用卡的公开网站上,存款利率也达到了5.5%以上,比银行的5年期4.75个点要高的多。

1240

钱一进资金池,便开始产生债务和需要支付的利息,因此为了盈利,这些钱必须利用起来,也就是说,这些钱赚的钱至少要大于给投钱人的利息。如何利用,一是通过资金池造势,将盘子做大,吸引更多人投钱进来,二是用于借贷。

前两年P2P广告以无孔不入的方式侵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电梯里,电视里,网络里,地铁里等等都有P2P广告的影子。一些广告甚至打进了NBA和《长安十二时辰》。这些广告的出现,给了用户“安全”和“赚钱”的感觉,于是用户源源不断地进入P2P。

据网上调查,P2P的真实借贷利率,没有低于30%的,平台不会直接说明借款利率是多少,而是拐着弯地以其他名义进行收费。

对比银行,银行也是通过存、借款之间的利息差来盈利的,但银行的存贷款利息差并不大,而四大行每天的盈利都是好几个亿起,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这就涉及到了货币乘数。比如工行有存款10000块钱,他交完存款准备金后再贷出去,钱又会以存款的形式回流,然后再以同样的操作贷出去,如此循环,往往这10000块钱能产生5、60000万的货币效应,这就是货币的乘数效应。在这个过程中,银行赚了好几次利息差。

银行有货币的乘数效应,而P2P却没有这样的条件。P2P把钱贷出去后,钱通常去了银行,而不是回流,只能用一次,因此P2P的借款利率非常高。

用P2P,一部分是年轻人消费观念的变化,近几年提前消费,借债消费兴起,这类例子太多。另一部分是借出来的钱能产生更大的收益,钱从P2P流出来,进了别的盘子。什么盘子会有更大的收益且能容纳这么多的钱呢?在以前是不动产。不动产泡沫的形成过程也伴随着P2P的壮大,因为只有不动产的预期收益会大于吸储的利息,甚至会大于贷款的利息。很多城市不动产的价格在几年内就翻了一倍,而人们也会为不动产的增长预期,去选择P2P贷款。

P2P爆雷,是因为这两个条件发生了改变,P2P运行的逻辑不再自洽。

很多年轻人,并不具备还款的能力,也不知道借贷的凶险。他们通常是拆东墙,被西墙,以贷还贷,直到窟窿无法填补,被迫将债务暴光,让亲朋好友一起还。这会给其他人以警示,同时会促进法律的完善。当P2P的真实面目暴光后,想要再吸引人投钱,成本就会高很多,而且还要冒法律风险。

自16年后,我们的房地产高增长的时代就过去了,房子再也无法复制过去的高收益。关于这一点,go哥在很多文章描述过,这里就不细说了。场外没有了高收益的项目,去选择P2P贷款的人就会大大减少。

另外,全球经济下行结合预防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政策上的基本基调。经济下行,意味着钱不好赚,影响到各行各业,预防系统性风险意味着清退不稳定的债务创造机构,两者一结合,P2P的清退会加快。

所以,剩下的P2P会不会有问题?

会的,迟早而已。

通过P2P的分析,我们要看到,在当今的大环境下,而对任何广告、任何项目宣传的高收益,我们都要谨慎。近期,币圈不断的资金盘暴雷,其实就是这些盘子利用了人们贪婪的心理。项目方跑路后,一地鸡毛。

打着区块链的幌子做的资金盘,操作手法跟P2P很像,甚至出现的“不讲做事,只管拉盘”的宣传语还赢得了许多人的附和,对币圈百害而无一利。

—-

编译者/作者:go哥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