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新闻观点 > 行走笔记:全面解读Pay Pal开放加密货币买卖带来的影响(下篇)

行走笔记:全面解读Pay Pal开放加密货币买卖带来的影响(下篇)

2020-10-25 行走 来源:区块链网络

Pay Pal开放加密货币买卖这则新闻正在币圈发酵,但这件事的影响一定不止于加密货币的二级市场。这篇笔记来自火星财经的直播,三位嘉宾就从更广泛的金融领域谈了对这件事比较系统的认知与理解。

上篇在这里


主持人:Pay Pal的首席执行官提出,要和中央银行进行合作,考虑各种形式的数字货币。刚才几位嘉宾也都提到了各种形式的央行数字货币

想请问,为什么各国为什么都特别重视数字货币呢?包括中国在内很多国家现在都在角逐央行数字货币。它的优势在哪,会是以后大的趋势吗?

罗凯:美国在过去一百年都是全球的世界货币。黄金现在全球市值是在10万亿美元左右,加上把储量全部挖出来也就是12万亿美元左右。稳定币本身的总市值是远远超过黄金储备的。

过去整个人类社会从传统金融锚定黄金再到布雷顿森林体系解锁黄金,开始锚定石油,再到信用货币体系。其中重要的点是,当货币的价格越趋于稳定,,流通量就会越广,而流通量越广,价值才会更加充足和强大。

现在每个国家如此重视数字货币,在做央行数字货币的竞争是因为数字货币对于国家是个锚点。任何货币必须必须自己找到锚点,令自己产生价值。比如为什么过去二十年中国的经济大发展?是因为我们入世以后人民币锚定了美元。美国是全世界最需要消费品的国家,中国作为生产国去生产。在衍生到其他欧洲、日本去发展。过去美元锚定了原油,而人民币锚定了美元,所以人民币才会有价值。

在下一个阶段,美元大量超发以后,有没有可能美元未来会锚定比特币的可能性呢?我认为是有的。对于各国央行,如果自己想要做自己国家货币的国际化,或者在未来数字货币领域中想要有一席之地,最大可能就是通过数字货币进行跨境交易,进行全球化。

我刚提到了国家数字货币的三个条件。这一轮是一轮新的货币主权的竞争。全世界233个国家和地区有150种货币。但其实我们每个人手上真正使用的,尤其是稳定币可能不会超过两到三种,基本就是人民币、美元加上旅游国家的货币,再加黄金就结束了。对于数字货币可能会更加集中化,我倾向于最后只会产生两种国际化的数字货币。

第一种是完全由央行产生的。我个人判断就是人民币的DCEP,因为我刚提到的三个条;

第二种就是USDT。第一种是在监管条件下,完全合法合规的流通,另一部分类似在灰产、黑产和暗网产生需求。毕竟也是有需求的。

未来,央行数字货币的形态可能和过去美元的形态也会不太一样。美元更类似一个私链。自己解决想要解决的所有问题。可以无限度的超发做任何事情,反过来控制全球货币。但在数字货币阶段,至少会在联盟链的基础上去做文章。

这个阶段,每个国家都在角力数字货币,本质是大哥已经摇摇欲坠了。美元已经有了27万亿的债务,未来继续往下走肯定会再翻一倍,那美元必然是崩盘的。现在美元整个资产的价格相较五年前已经降低了50%。美元这个大哥大家都看到在往下走,那谁来争下一个大哥?

所以欧元也好,各种小国,比如新西兰也想做数字货币。就是山中无老虎,猴子做大王。谁都想争新的老大。但我认为那三个要素才会让数字货币有比较强大的价值,才会成为排名第一的数字货币。当新的数字货币这种科技金融在下一个五十年成为人类最重要的资产的过程中,任何国家的主权货币都需要一个新的锚点。

比如要去锚定人民币的DCEP,如果不去锚定DCEP,,就需要锚定自己的货币,但自己的货币未必有那么大的价值。中国会通过一带一路解决其他国家锚定人民币DCEP的作用。

Ryan:传统的银行会重视数字货币,是因为数字化的形式会让用户更容易使用数字化钱包管理他们的资产,不需要一个中介性的银行再去参与。这特别适合在目前疫情情况下,如果有数字货币的话,可以直接把钱发到用户的钱包中,增加了货币的支付速率。无需通过银行这样的中介机构。

同时,对于反洗钱而言,数字货币可以很容易的看到整个支付过程的走势。钱往哪里走,经济是如何形成的,有了数字货币都很容易追踪。中央银行发行自己的数字货币,我觉得并不对于比特币、以太坊是好事。甚至会对币圈更加严打。毕竟如果有了央行数字货币,会更容易追踪钱的流水。

我本身是新加坡人。新加坡有家星展银行最近出了一份报告,描述了他们对于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分析。主要内容是他们觉得数字货币是未来,但必须要有更严厉的监管。而且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大国家肯定都想做老大,数字货币肯定是个捷径,做到了很快就能实现。新加坡的银行对数字货币也都很感兴趣。

主持人:在在你看来,哪个国家的数字货币会先出来呢?

Ryan:肯定是中国,中国的DCEP已经在做测试了。上周刚在深圳发的红包。在数字央行货币上,中国已经远远超越了美国。

Jay:这次中国DCEP在深圳发放红包,可以把地区限制在罗湖的特定商户,这有点像以前的粮票。发了油票只能买油,还有米票、煤票。感觉越来越往这个趋势在走。

数字货币,特别是在中国带来的好处是,不但美元通胀率很高,人民币通胀率也不低。那如何防止印出来的货币广泛的流通,就是通过数字货币,只能在指定行业里使用。好的方面是科技给人带来的新方向,的确可以看到国家在做努力,但会不会越界,比如你卖了一套房,这个钱只能用来买房?会不会以后会变相减少消费的自由度,这是我担心的地方。

特别是每个地区都会不同,可能有些地区自由度会高一些,有些比较集权一些。但可能这里还会越来越集权一些。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一直被管的。

主持人:如果各国都在重视数字货币,像Pay Pal这样的金融科技公司有可能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呢?对于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又有什么启示和挑战呢?

罗凯:我认为Pay Pal还是会作为基础设施,就是钱包加交易会成为加密货币的基础设施。它对微信和支付宝,核心还是和监管相关的问题。现阶段,Pay Pal跟着国家政策走,微信和支付宝不会做出大的变动。

早在2016年,中国国家政府就出了区块链的白皮书,提到了互联网的三个阶段。信息互联网,价值互联网,也就是区块链这个阶段,而政府最重视的是在第三个阶段,秩序互联网。

在这份白皮书中已经提到了DECP的构想。本质上是让不同区块链项目和网络自己做自己相关的数据流转,比如比特币和以太坊。国家并不去监管比如比特币在网络里的数据情况。但会通过国家的主权支付的数字货币稳定币成为流量的入口和出口。并不监管数据在区块链网络中的流转,只是监管流量的入口和出口。这就解决了洗钱等违法事情的动态监管。

这样的情况下,微信和支付宝在现阶段可以做的事情是比较有限的。完全取决于国家意志在未来走向是如何。如果DCEP和人民币国际化有很强的相关性,相信这件事和支付宝、微信支付就没有什么相关的关系了。

今年7、8月,国家出台了两个比较重要的法案。一是提到了未来所有大数据都将收归为国有,二是针对个人隐私的数据进行更加严格的立法。这都是比较典型的信号。

互联网和区块链核心的区别是大数据和分布式数据的区别。过去由腾讯、阿里、百度拥有的大数据,慢慢肯定会收归到国有的层面。而且区块链层面,分布式数据国家并不一定需要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就像现在我们看到DCEP的钱包测试,也是央行自己去搭建全新的系统。在此过程中,除非国家政策有明显指向性,否则支付宝和微信在此阶段能对数字货币带来的影响是比较有限的。完全取决于未来半年到一年DCEP的发展。

在19年初,我有过判断,DCEP最有可能推出的时间点是在2021年。这一年肯定是美元和美股重要的拐点。这样的时间点推出DCEP是比较恰当的。

主要需要观察的是未来一年国家DCEP的发展情况,包括相关政策。在过去一个月冻卡潮越来越严厉,这也是人民币和美元在争夺老大时,肯定不希望有其他小的分支影响这样的进程。这种监管肯定会越来越严厉。

当然如果DCEP发展比较稳定和比较顺利,我认为在区块链和数字货币领域会慢慢放开,会逐渐从灰色走向白色。未来需要三到四年去验证这样的判断。

主持人:想再追问下,对于DCEP需要这么长时间,那对于支付宝、微信这样的技术,如果让它们像Pay Pal一样支持加密货币买卖需要多长时间呢?

罗凯:我认为是否支持数字货币的买卖,取决于中国央行的政策。可能需要三到四年时间。准确说,我相信2024年会比较重要,可能会成为数字货币比较重要的拐点,对全世界都是这样。

如果仅仅谈到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相信在DCEP没有稳定,国家没有出台更新的政策之前,它们可以做的事情是相对比较有限的。除非新的口子,尤其是它们在海外的支付可以允许接入的信号出现。但我认为不会是短期内可以做到的。至少需要两到三年才逐渐能看到这样的可能性。

Ryan:Pay Pal更多还是做技术上的支持,可以更减化的分配数字货币。微信支付和阿里也一样,都是帮助分配数字货币的工具和技术支持。

Jay:很明显Pay Pal自己想做一个流量入口,但背后是否有比如美国央行的推动和鼓励是值得思考的。如果因为之前Libra的事情,对美国监管部门打压还是比较大的。Libra最开始野心比较大,把欧元、日元等一揽子货币都放在一起,直到去年做了妥协只锚定美元。

美国政府这边是否有考虑推一家公司试水是Pay Pal能否做成的关键。比如双子兄弟做了一个稳定币,背后是有纽约州政府支持的,可以把它看成政府不会参与,但会制定两三家公司先去做实验,如果成功了表面看起来是市场行为,但实际还是美国的价精英阶层去控制,然后再由政府做继续做。所以Pay Pal是否背后有政府的推动我们不知道。美国是个相对自由的市场,不然也不会全球资本都跑去美国上市。

在Libra刚出来时,马化腾在微信发了一条消息:技术不是问题。只要央行一句话。中国和美国的工程师、程序员的区别是,美国那边创新能力的确很强。从小教育就鼓励创新。但国内吃苦耐劳,可以埋头做事不抱怨。要做起来是分分钟的事情。

所以我还是比较乐观一些。之前也有和相关研究所的人聊过。我们觉得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个蛮关键的节点。特别是东方人爱面子。政府可能会通过这个契机,以好的事件向全球宣传和推荐央行数字货币DCEP,把一带一路真正普及化。但不知道现在的疫情会不会导致到时导致依然外国人无法来国内旅游。散出去才是关键。


主持人:我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维京银行的董事长在社交媒体上透露,Pay Pal的新闻发出后,各大银行都在开会研究如何支持比特币,这已经不再是一个选项了。我还在怀疑这条推文到底是不是真的。

想问一下各位嘉宾,银行和传统金融机构在多大程度上对比特币这些加密货币感兴趣呢?中西方是否存在这种兴趣的差距。金融机构感兴趣的点具体在哪些地方?

罗凯:现在尤其是西方传统金融还是对比特币这种加密数字货币比较感兴趣的。可能更多是在存储等技术层面的事情会干兴趣。但从业务层面,现阶段的传统金融机构还没有那么理解整个加密数字货币的玩法。其实我们谈的Defi就是非常典型的颠覆传统金融机构的产品。

现在很多传统金融机构对Defi还没有进入大规模研究的层面。对他们来说,认知的门槛相对还是有的。个人判断还是因为加密货币处于早期阶段,对于传统金融机构而言,认知门槛会比较高。

就中西方是否存在差距,我之前和招商局的某高层有过探讨。我认为对于中国银行的业务,本身也在剧烈的变化。原来有许多业务,现在也很难以突破。因为金融监管对于银行本身来说也会有很大问题。他们也在寻找国际化或更多可能性。

比特币会不会成为其中一种性,更多在于法律法规和监管层面。当然在西方大多数国家不存在合法合规这样的问题。对银行来说,接入到加密数字货币领域,核心是要看某一个巨头率先做出相应的动作。

中国银行的把控力度是要更强,取决于DCEP的发展。对中方会更在意DCEP的发展,毕竟国际化需要锚定的是DCEP。对于海外可能会更加关注比特币本身这种数字货币的发展。这可能是兴趣点的不同。

Ryan:以我刚提到的星展银行的报告为例。他们说的是银行对于加密货币是有关注的,但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比特币的波动是长久不能解决的问题,价格稳定不下来,如何使用作为支付的货币。

可能各国银行会更关注中央银行发行的稳定币,类似中国的DCEP。

对于兴趣点的差异,我觉得中国用数字做支付已经远远超越了其他国家。我现在在澳大利亚,这边才刚开始几年,但我知道中国可能五六年之前已经不用现金了。我看到的数据是,65%的数字货币的支付都发生在中国,第二名的国家是美国,才占了7%。所以我觉得谈不上差异,反而是很多国家还需要进步吧。中国已经是在带领世界数字货币领域的发展和开发了。

Jay:现在银行已经对Defi去中心化金融感到了威胁和兴趣。但如何把华尔街的资金引导加密行业或者引导Defi上参与。目前的重点在于大机构在托管用户的资金,这些资金想参与Defi是有不少难度的。

我自己也有参与Defi,目前散户可以用任何以太坊的钱包直接和Defi的产品做交互,但机构就不能这样做。它们面临合约签署,机制设置等很多方面的限制。设想一下,你管理了几亿美金的资金,通过一个接口就接入浏览器管理你的资产,在传统市场是很难实现的。但得益于运营的灵活性,自营的一些公司和交易平台,小的银行会更积极和灵活的做步骤上的创新,让一部分客户用小额资金体验一下Defi的产品。这是非常好的尝试,对其他传统金融机构进入是有帮助的。

但总体而言,对大机构特别是上亿美元的资金,在做DeFI交易之前还是要考虑安全性,还有很多统筹工作,还要申报,还得有审计人员去链上做交易的审计。对大机构还是有挑战性的。

托管层面很多年前就有机构开始做了。但没有太大的规模。如果真正想让传统金融引入加密货币,Defi才是关键。Defi如何服务传统金融机构是关键。

主持人:大家一致看好明年的行情,最后请各位预测下明年BTC会到什么价格吧

罗凯:我认为会在6万美元。

Ryan:一万四、五美金没什么问题。我本身比较保守,2万美金会是很大的阻力。按照以前历史来说,毕竟我们很多都是散户,其实2万这个心理的压力位还是蛮大的。我自己都不知道到2万能不能拿得住。

Jay:我随便拍脑袋乱说,前两天看了篇文章说到21万美金。还列举数据做了模型。但这不代表我的话。

—-

编译者/作者:行走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